为进一步提升网络普法的质效,如东围绕主阵地升级、全域式覆盖、品牌化赋能等重点环节发力,多举措推动网络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聚力“提档升级”,释放引领动能。以“升级一个、新建一个、扩容一批”的思路,推动主阵地建设和引领作用发挥的同向而行。结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出台,重点布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宣传内容。同时根据新工作要求,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升级表现形式。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法律与政策服务基地,建设网络普法中心基地,强化统筹协调和广泛发动,突出活动策划和精品创作。在青年公园、小洋口旅游度假区建立“阳光生活 清朗共享”露营小站,在“上河印巷”网红街区建设网络普法大街,依托植树节活动,每年新建一批“清朗林”。
二是聚力“全域覆盖”,扩大影响势能。以“架构健全、载体丰富、合作有力”的目标,实现网络普法覆盖范围和影响效果的同步提升。系统化谋划基层网络普法体系建设,出台相关指导性文件,形成网络普法中心基地和各镇区网信工作中心联动的“1+18”县域网络普法框架。在乡村大舞台、社区活动中心、市民广场等场所规范推进网络普法点位建设,利用户外大屏、电子屏、小区公告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组织第二批“利民护企”直报点建设,开展“大美河山 有法相伴”景区环境布置,扩大“扫码学法”在商圈、公园等场所的覆盖率。加强与政法系统及教育、团委等部门的紧密合作,推动网络法治宣传融入各类法治文化阵地。在43个县级网络文明e站部署网络普法版块,发动网络文明志愿者开展各类网络普法活动。
三是聚力“品牌打造”,提升载体赋能。以“IP形象、云课堂建设、‘四季行动’”的品牌打造,实现平台建设和活动组织的双向赋能。强化“东小清”网络普法IP形象的运用和推广,推出手办、书签、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开发表情包、红包壳等特色产品,加大在各类活动中的“C位”呈现和“刷屏”频率,让网络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扎实做好“法润如东”网络普法直播间和网络普法广播专栏建设,精心策划,精选议题,精准宣传,使两个数字课堂成为网上宣传的标杆,带动网上宣传水平整体提升,推动网络普法精品传播出彩。不断夯实了平台建设。进一步深化“共赢”模式,优化“网络普法夜市”“网络普法e课堂”“法护良缘”等成熟载体的支撑作用,厚植网络普法根基,强化依法治网的能力水平。
(如东县司法局 金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