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安深入拓展法治文化建设,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传播法律文化、培养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文化作品创作、阵地集群、活动繁荣、实践融合,走出了一条具有海安特色、持续发力、影响深远的法治文化建设之路。
用好载体,法治文化阵地增“特点”。从“无”到“有”,推动“特色”成为“特点”。深耕各村传统特色,深入实施法治文化阵地“十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法治文化阵地“村村有、村村优”建设,融入宪法、民法典等元素,相继建成海安东洲法治文化公园、海安市安全法治教育体验馆、洋蛮河法治文化园等大型法治文化阵地。从“有”到“优”,推动“特点”成为“名片”。海安逐步完善“覆盖城乡、便捷民众、设置合理、功能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打造了“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6个、“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项目”1个、“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45个。“郧尚法”“海小司与孙小司”“云小河”等线上新媒体平台账号,结合普法节点在线直播普法,“乡土法治主播”走进群众视野。
用活资源,法治文化作品添“亮点”。海安坚持以需求为中心的法治文化创作导向,分业、分类、分众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法治文化作品。开展“法护一江清水共促生态文明”“法润海安和谐善治”等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征集优秀法治书画、动漫、短视频等作品330余件,通过专项资助、社会征集、评比奖励等多种手段,鼓励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传播,形成资源丰富、社会共享的法治文艺作品库。充分挖掘本土法治元素,民间艺人积极参与法治文化精品创作,法治剪纸《依法治国硕果累累》、葫芦烙画《民法典》、法治沙画《法治护航乡村振兴》、法治微电影《韩青天》等作品丰富群众生活。精心培育尚法文化剧社、隆晓法公益服务团等普法社会组织6个,尚法文化剧社自创文艺节目25个,文艺演出82场。
用足力量,法治文化活动显“重点”。海安持续巩固“法治文化节”品牌效应,坚持一年一主题、年年出新招,聚焦重点法律法规、年度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问题,精选法治文化节主题,谋划部署系列活动,推动“法治文化节”届次化、精品化。“最美普法人”“崇德尚法好家庭”颁奖典礼等系列活动,频频用文化活动走近群众,让法治浸润人心。今年,海安重点实施法治文化建设“二六五”工程,开展法律巡讲、作品巡展、文艺巡演、文化巡访、资讯巡递、阵地巡游“六巡”法治文化活动,送出法治文艺演出100多场次,线上线下法治文化作品展览25场次,“尚法剧场”线上推广优秀法治文艺作品10期。落实媒体公益普法,海安电台“法治热线”每周二开播、海安日报“法治广角”每周四刊出,形成了广覆盖、全链条的宣传矩阵。
(海安市法宣办 朱涵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