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做好法治文化建设“后半篇文章”
2024-02-02 13:52:00  来源:法润江苏

2023年以来,海安市司法局聚焦法治文化建设“后半篇文章”,部署法律巡讲、作品巡展、文艺巡演、文化巡访、资讯巡递、阵地巡游法治文化“六巡”活动,盘活普法队伍力量,用活法治文化阵地、作品,激活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基因,推动法治文化更加鲜活、更接地气、更好传播。

元素叠加、科技赋能,让阵地“活”起来

“你们快看,这面墙上的法律条文居然会说话哎!”“啊,好神奇,这个动画小人在回答我的问题。”城南实验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们走进海安市宪法宣传教育馆,墙上的语音互动展览大屏立刻引发了他们的兴趣。在宪法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家长们在互动中领略宪法春秋、感悟法治精神。

近年来,海安市不断提档升级原有法治文化阵地,持续加快建设新型法治文化阵地,充分运用AR、VR、5D全景等各项数字技术,逐步形成“线上+线下”双线并进的普法阵地矩阵。市禁毒科普教育馆采用地面感应互动投影技术,踩上去就能自动切换图文介绍,VR体验区可以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体验吸毒者被毒品摧残的痛苦,将严肃的禁毒教育融于生动的展示体验之中。市应急安全教育馆则结合应急逃生、厨房灭火、汽车碰撞、安全生产等多个主题板块,让参观者切实体会到依法文明进行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尚法海安”微信公众号开设“云”游法治文化阵地专栏,将全市的普法阵地充分整合,利用三维立体空间构建出各大法治阵地全貌,可以360度沉浸式展览全景,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就感受到法治文化的浸润。

流动展览、进书入网,让作品“热”起来

“海安街道都展出快一个月了,什么时候才轮到我们镇啊?”海安市司法局曲塘司法所的吉所长又到市局来催“债”了。

原来是去年海安市开展了“法润海安 和谐善治”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共收到各类法治文化作品250部。经专家评审和综合评判,从中评选出各类获奖作品51部,纳入市级法治文化作品资源库,并在全市各镇街进行巡回展出。本来年初定好了每个镇街展出15天,可是因为海安街道地域广、群众多,好多社区工作人员反映有居民还没参观过,不给撤走,愣是拖了将近一个月。

长期以来,海安市坚持以需求为中心的法治文化创作导向,引导和鼓励文艺爱好者积极投身到全市法治文化建设中,将法治元素和日常生活中的书法、绘画、剪纸、小品、相声、快板、微电影、微视频等形式相结合,分业、分类、分众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的法治文化精品。就在不久前,海安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编印的法治文化作品选集新鲜“出炉”,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海安市司法局联合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开设法治文化作品“云”展播系列活动,让群众在享受美好艺术的同时,真切感受到法治力量。

扎根基层、融入民生,让队伍“动”起来

“张大娘,怎么还在家里吃饭,快去村委会大广场占座位啊,今天来得可是尚法文化剧社的大腕!”天刚擦黑,海安市胡集街道周吴村村委会门前广场上已经热闹非凡。海安市司法局、市法宣办与胡集街道联合开展百场法治文艺巡演首场,吸引了大批村民前来观看。

法治文艺演出一直是老百姓们的“心头好”。海安市司法局着力挖掘社会力量,充分发动当地文艺爱好者和骨干,精心培育尚法文化剧社、西园法惠社、隆晓法公益服务团等普法社会组织7个,其中尚法文化剧社自创打鼓说唱《维权宝书》《学法用法不能忘》等文艺节目25个,文艺演出82场,累计服务4万余人次,获评江苏省社会组织协同基层治理优秀案例。

据悉,普法社会组织在创作剧本、编演节目时会重点围绕“衣、食、住、行、娱、购、游”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聚焦新时期群众的法治文化需求。海安市司法局引导他们尽可能创作贴近自身生活场景的法治宣传作品,同时对法治类节目内容中的法律用语、引用案例等进行审核把关,确保演出普法的精准性。普法志愿者们利用重大节日、各类法律法规颁布节点和传统节日、民风民俗活动等契机开展法治文艺展演、法治电影展播、法治作品展览等法治文化惠民活动。“八五”普法期间,全市共计开展法治文艺演出进村居400多场次,推动法治精神向社会文化生活渗透融合。

海安市司法局 朱涵秋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