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州区司法局联合区调处中心、区文联、区法学会举办的“坚守为民初心,践行‘枫桥经验’”主题书法创作比赛圆满落幕,来自全区不同领域的书法爱好者以“笔”为介,用书法诠释“和”文化,最终共评选出15幅优秀作品。
近年来,通州区司法局持续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充分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将法治文化与民间文艺、传统工艺及地缘优势相结合,通过强统筹、强辐射、强融合等手段,助推法治文化沉淀下去、活跃起来,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以“景”为引,阵地建设有形有质
在通州区石港镇,有一座“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栖凤园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该公园在设计布局上融合了石港京剧、武术、书法、盆景等传统文化资源,设置了法治文化墙、法治标语牌、法治小景等载体,法治文化在此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置身其中不仅能重温厚重绵长的中式文化底蕴,还能在春风化雨中接受法治的熏陶。
而类似这样的法治文化阵地,通州还有很多。“近两年来,我们以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培育为契机,同步开展法治文化阵地‘村村有、村村优’培育工程,石港镇栖凤园法治文化公园正是撬动运用示范村、先进村培育资金提档建设的成功范例。”通州区司法局局长刘玉贤介绍。
以“特”为媒,法治宣传有声有色
灯谜楹联、板鹞风筝、手工菜刀作为通州区刘桥镇的传统“三绝”文化,孕育千年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底蕴特色,而刘桥也素有“哨口板鹞之乡”之称。
在第二十七届风筝节当天,由区普法办、区司法局、刘桥镇司法所联合制作的一批普法风筝,吸引了许多群众的驻足观看,工作人员还现场教群众做起了风筝。“将弘扬宪法精神、防电信网络诈骗、法治建设等内容融入风筝制作技艺,不仅使传统板鹞焕发了新的活力,更将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润物无声地深入到群众文化生活之中,很接地气。”退休教师李老师在现场感慨道。
此外,为强化“特色文化普法”,区司法局还积极吸纳组建了一支一百多人的专业队伍,他们大部分都是各镇(街道)的法治名人、政协委员、书画爱好者,致力于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与法律知识相结合,把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每逢元宵、国庆、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创作的“四方清廉”“从来节俭”等法治灯谜;《转变》《get民法典恋爱婚姻一路狂飙》等普法短句一直是群众参与热情最高、好评最多的法治宣传节目。
以“德”为本,基层治理有序有效
公民法治素养的提升离不开道德文化潜移默化的有效浸润,通州区借助家风家教家训等载体,配合上精准有效的基层依法治理服务,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走进通州区233个村(社区),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各类贴合实际、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普法教育就字诵”“家庭美德三字经”等这些让民众从心里认可的“善治密码”都提炼于干部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目前已经成为各村(社区)群众学习法律的教科书。“我们依托居规民约,创新出台居规民约奖励制度,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目前社区矛盾纠纷明显少了,可谓是成绩显著。”通州区二甲镇余西社区党总支书记介绍道。
近年来,通州区全面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努力将“公共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在全区233个村(社区)创建“援法议事”法治护航机制,创新将“援法议事”与民生茶馆、老支书工作室、老兵调解室等原有自治品牌有机融合,同时优选培育法律明白人2100名,以示范带动形式在全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不断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通州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