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积极培育“法律明白人”队伍,在选任、培育、管理、服务、宣传等环节上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其在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调解、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法治海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严把选拔“第一道关”,注重选用质量
“选”字当头。鼓励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热心公益事业、有责任感、遵纪守法、办事公道且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村(居)民、致富能手、基层调解组织调解员、村(居)两委班子成员、辅警、“五老”人员、党员、网格员等积极投身“法律明白人”队伍。“备”足人选。通过家庭或村(居)民自荐、村组认定、组织遴选的方式提出“法律明白人”初选对象,经审核、公示后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在选拔过程中,以村(居)“两委”干部作为骨干,同时推选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进一步充实“法律明白人”后备人才库。“治”字为本。今年以来,全区2014名“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方方面面,化解矛盾纠纷70余起,参加村(居)“援法议事”17余场次,农民工学法活动周、“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等宣传活动24余场次,为有效促进德治、法治、自治、智治“四治融合”作出了贡献。
打通业务培训“双渠道”,增强法治素养
“线上”送法常态化。依托乡镇(街道)司法行政工作群,每月发布一期“法律明白人”培训资料,关注与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紧密围绕基层群众关注的土地承包、民间借贷、婚姻家庭、劳务纠纷、交通事故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以案释法。围绕案件事实、证据程序和法律适用等问题,开展法治教学,不断充实“法律明白人”法律法规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线下”培育专业化。建立“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机制、“联合培训、联动调解、联系群众”的“三联”工作机制等相关配套制度,着力打造培养机制规范、队伍结构合理、作用发挥明显的“法律明白人”工作队伍。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组织各行政执法部门“送法下乡”,就各自领域专业法律向“法律明白人”进行讲解和授课。通过业务实训全面提升“法律明白人”能力素养,形成多方共育、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念好服务保障“三字诀”,提升治理水平
“普”法阵地润民心。近年来,海门陆续建成张謇法治文化园、民法典主题公园、“法律明白人”微主题公园等一批极具代表性的普法阵地,各村(社区)普遍设立了法治宣传栏、公共法律服务室等专门阵地,基本实现一村(居)一法治宣传阵地,让广大群众出门见法、抬头看法、休闲学法成为常态,为“法律明白人”开展工作提供基础保障。“调”解矛盾化纠纷。建立健全基层调解组织网络,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依托村级综治中心和人民调解室(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推动“法律明白人”积极参与土地、婚姻家庭、赡养等领域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有效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避免上访等不良现象发生。“稳”定一方保平安。发挥“法律明白人”地熟、人熟、事熟优势,积极应对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诉求多元化难题,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矛盾问题,做实做细做好每一件民生小事。“法律明白人”用自身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切实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成效,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微循环”。
(海门区司法局 王秋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