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三创”赋能村(居)民法治素养提升
2024-07-02 08:43:00  来源:法润江苏

组织形式多样的“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晚会、戏曲、灯谜等精彩纷呈;提档升级法治文化阵地,全面融入宪法、民法典等元素和内容;加强微视频、微宣讲等新媒体普法作品打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拓展普法覆盖面……近年来,海安市持续性开展全民普法,不断深化和创新法治宣传,营造广大市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创建普法阵地,打造法治素养提升“加油站”。持续推进法治文化阵地“村村有、村村优”建设,打造了一批群众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广场、公园、长廊等,洋蛮河法治文化园、周吴村民法典主题公园、于坝村法治文化园等相继建成使用,新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20家,“烟语惠民 润法同行”普法点30户。打造李堡镇杨庄村“法律明白人”学院、大公镇贲巷花苑小区村委会办公室、白甸镇刘季村农情法园指导站、孙庄街道祖师庙村法治庭院四家特色村(居)民法治素养提升观测点,借助专属邮箱,同步开辟线上留言渠道,实时收取村(居)民的法治需求和意见建议,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法治文艺演出、法律咨询解答等活动。

创优普法内容,培育法治素养提升“新引擎”。紧贴基层发展实际和需要,编制村(居)民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大力宣传与村(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条款。围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乡村振兴、平安创建等工作,积极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法律援助法、“以法护家•守护成长”等专项普法活动。聚焦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权益保护,组织相关部门联动开展“三八妇女维权周”、打击养老诈骗、残疾人“送法下乡”“农民工学法活动周”“五一”劳动者法治宣传月等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普法形式,增添法治素养提升“强动能”。精心培育尚法文化剧社、西园法惠社、隆晓法公益服务团等普法社会组织7个,尚法文化剧社自创打鼓说唱《维权宝书》《学法用法不能忘》等文艺节目25个,文艺演出82场,累计服务4万余人次。试点推进“小广播入户”工程,探索乡村小广播赋能普法与依法治理新模式,让入户广播旧载体成为乡村普法新媒介。“郧尚法”“海小司与孙小司”“融合小课堂”等新媒体平台账号结合普法节点在线直播普法,受到群众关注。组建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参与的普法志愿者队伍,撰写宣讲稿件、编排法治短剧,培育出以“葛宝金法治工作室”、庭院法治汇为代表的一批基层法治宣传品牌。

(海安市法宣办 朱涵秋)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