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中心目标,通过构建法治基础设施、推动基层法治建设、深化普法依法治理以及强化法律监督等多项举措,有力地促进乡村振兴并优化营商环境,打通法治赋能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法治礼包进园区。持续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工作,培育公共法律服务品牌,进一步升级“产业链+法律服务”模式,打造“企暖花开法治行”、“法韵如东·护企远航”“法治夜市”等特色服务品牌,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法治实践,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将《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八五”普法宣传内容,充分利用法律咨询、法治讲座、以案释法等形式,深化送法进企业、进商会、进园区活动,着重围绕新经济、新业态等领域的中小微企业,整合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为其提供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劳动争议解决等定制化法律服务大礼包,帮助企业增强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的能力。
二是“混业协作”寻合力。充分发挥律师、公证、调解、仲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机构的专业优势,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做大做强涉专业领域公益法律服务。针对产业链强链、知识产权保护、数字经济等法律服务,开展“组团式、上门式、定制化服务”,为全县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核、知识产权保护等多元混业协作法律服务。积极促进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与企业的有效对接,通过设立企业服务专席、组织法治体检、联合举办法律培训及专题讲座等活动,不断拓展并提升涉企服务的能力。
三是“新质服务”编指引。紧密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需求,有针对性地拓展和深化法律服务领域。聚焦知识产权、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涉外等关键领域,与相关行业协会、商会进行对接,收集整理企业的法律需求,组织专业力量研究法律解决方案,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严格执行《如东县2024年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在指导涉企规范性文件制定过程中,主动邀请行业企业及协会代表参与研究讨论,并在政府门户网站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将企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编订指引的切入点,助力企业摆脱困境,实现做优做强、发展壮大的目标。
四是“一起益企”防风险。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县司法局、县总工会、县人民检察院、县人社局共同组织开展“一起益企”百家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深入调研摸排企业经营面临的法治领域痛点难点问题,重点关注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本地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新业态)的法律风险。县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涉企服务绿色窗口,县法律援助中心、各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及时受理并实质性化解涉企矛盾纠纷,推动实现劳动者权益维护和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保障的有机统一。
(如东县司法局 陈铮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