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四大融合”推进乡村治理走深走实
2024-08-15 15:35:00  来源:法润江苏

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司法局不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融合“党建+法律明白人培育+法治文化阵地+公共法律服务”,打造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官公河村依法治理名品牌。

融合基层党建,筑强法治乡村主心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充分挖掘官公河村红河文化精神,打造以“红、绿、彩”为主题的“红河党建”品牌,完善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持续加强村党支部阵地建设,积极推动支部网格与治理网格“并网融合”,形成了“村级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五位一体的组织体系。依托该体系,建立了党建小场心、宅上党小组等红色阵地,将红色服务下沉至群众身边,党员干部零距离深入基层传党情、宣法治、查民意、调纠纷、办实事,灵活开展“党小组+关爱慰问”“党小组+志愿服务”“党小组+结对共建”“党小组+书画文体”等活动,帮助贫困家庭子女、空巢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群体,完成小家电、日用品、鞋服、医药药品购买以及法律援助申请、上门医疗、钥匙配送、眼镜清洗、衣物修补、理发等多项便民服务“微心愿”。

融合法律明白人培育,打造基层治理生力军。大力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整合老党员、老军人、新乡贤等资源,依托地熟、人熟、情况熟的独特优势,以及群众威信高、业务能力强等特点,在官公河村三个网格共培育法律明白人6名。“法律明白人”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宅基地等涉农政策以及民法典、交通安全法、防范养老诈骗等法律知识的宣传宣讲,协助开展矛盾纠纷化解,用群众听得懂,理解得了的方式释理说法,确保矛盾纠纷不出村。培育老兵张琰等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明白人典型,打造了“老兵张琰工作室”。截至目前,“老兵张琰工作室”累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9起,帮助村民办实事、解难事23件,张琰成为官公河村百姓最信赖的娘家人。

融合生态湿地,共绘法治文化阵地同心圆。结合官公河村生态湿地重点打造法治文化公园,设置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手绘墙、法治文化长廊、法治小景等载体,主要包含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国防安全等9个主题宣传区。近年来,共组织开展各类青少年法治游园实践活动48场次,接待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法治主题活动52场次,每年在村法治文化广场举办法治文艺下乡巡回演出5-6场次,努力让村民在“家门口”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同时,将法治阵地与村内的党史馆、知青馆、农耕馆关联结合,推出一条特色“党建+法治+文化”文旅参观路线,每年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官公河村九龙岛湿地法治文化公园成功申报南通市基层法治培训现场教学点。

融合公共法律服务,共织法治乡村保障网。推进村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窗口,办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远程公证等业务,为基层组织、乡村企业和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法律服务。推行“公共法律服务+网格”模式,以全村3个综合网格为骨架,引导律师咨询、公证办理、法律援助等服务主动向农村延伸,构建覆盖全域的法律服务网。近年来,举办民法典、宪法等专题法治讲座共14场,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500余人次。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基本要求,村法律顾问吴律师,在村委会设立了法治咨询室,每周三下午接待来访群众,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参与调处矛盾纠纷。创新探索干部问事、组长说事、集中议事、创新办事、定期评事的援法议事“五事工作法”,组织开展民生专题协商议事月活动,相继协商解决农村改厕、人居环境的长效管理、乡村硬质化道路及乡村治理建设等事项17件,着力将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早解决、快解决。

(海门区司法局 黄敏敏)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