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农作忙,火气偏大也正常”。如东县洋口镇调解员最近有点忙,他们奔走于田间、屋头,为老百姓的烦心事及时“降温”。
“一句段子话,先把火气按下来。”“调解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如何讲好开场白。矛盾双方可能几个月没说话,好不容易坐到一张桌上,一个合适的场合加上一句轻松调侃的话语更容易降低双方敌意,推进话题深入。”这是洋口镇专职调解员的常用做法。
张某和李某是异姓亲兄弟。因老母亲赡养问题兄弟俩矛盾不断,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有起色,请求镇调解中心介入。在详细了解情况后,调解人员将双方约在母亲老房子里见面。“三岁打娘娘要笑,三十打娘娘上吊”。一句俗语让兄弟二人回想起在老房子里的点点滴滴,让原本压抑的氛围宽松了不少。经过调解人员的耐心劝导、借案说理,成功化干戈为玉帛。
“一通情和理,把事实还原来”。于某和蔡某本是关系不错的邻居。近期因两家中间巷道占地问题产生口角。蔡某气不过又在于某家的大门前种植了树苗。于某将树苗拔除后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于是向洋口司法所申请调解。镇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双方当事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调解一度陷入僵局。调解员询问村委会了解详细情况后,坚持调解普法结合,以法为纲,以案说理,从“情、理、法”角度,耐心细致地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在“公平、公正、合理”原则感召下,促成双方意见达成一致,最终握手言和,并承诺不再因此事发生争议与纠纷。
“一心为化解,把公信竖起来”。“和稀泥”式的调解只是暂时缓解紧张气氛,平息表面矛盾,还会将矛盾积累,最终爆发。人民调解,是在法律框架下,兼顾情理,实现公平、公正,让社会和谐稳定,让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维护。而对于有些当事人强词夺理,甚至采取过激行为时,镇调解员通过多年的实践感受到:此时调解员应当“支棱起来”,敢于碰硬,准确告知法律规定是什么、诉讼风险是什么、法律后果是什么。
洋口镇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跨前一步、主动作为,炼精调解艺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巩固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实现“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平安不出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石华 朱佳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