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启东市司法行政系统聚焦残疾人群体日益增加的法律服务需求,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积极开展“法在身边 助残护残”系列活动,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群策群力促提升,普法宣传氛围浓。一是督促普法早筹划。制作年度普法责任清单、村居法律顾问季度讲座普法清单,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纳入普法清单,并投递至相关普法职能单位和村居法律顾问,督促履行普法责任。二是重在落实显成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结合普法关键时期和特殊节点开展助残护残联动普法活动。开展“法治护残 普法先行普法讲座”,宣讲《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普及残疾人合法权益和正确维权等知识。三是法治素养重提升。拓宽普法宣传广度,依托“实体阵地+流动组织”模式,将助残护残相关知识融入法治文化阵地,让群众在休憩之时“润物无声”提升法律素养。
全心全力再优化,服务升级更暖心。一是平台延伸让诉求更近。全市除城区以外全部建立远程公证服务点,提供17项远程公证服务,方便残疾人就近办理公证。在民政、残联、人社等民生部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推进村居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法律援助工作站点,驻点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二是畅行无障让流程更优。市镇两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按照标准建设无障碍通道,提供休息区、饮用水、急救药箱、服务导引等助残设施,开通流程办理绿色通道,对行动不便的申请人提供上门服务。三是对口接待让服务更暖。安排熟悉残疾人特点且懂方言、善交流的工作人员,接待残疾人来访咨询、指导使用智能设备、案件申请受理等,并耐心解答、暖心办理,让残疾人享受温馨的服务。
稳扎稳打见实招,援助到位显成效。一是法律服务援残惠残。构建市镇村三级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服务体系,组织开展残疾人群体法律服务需求排查,发放法律援助联络卡,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引导申请法律援助。今年共受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16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公证等服务29次,通过“法润江海e服务”小程序为3名身处外省的残疾人办理在线申请。二是公益服务助残护残。将涉残婚姻家庭、赡养、监护、邻里、劳动等纠纷作为重点排查工作,充分发挥村居个人调解工作室、法律明白人工作室等优势作用,调解涉残纠纷,宣传涉残法律法规,组织“三官一律”、村居法律顾问等法律服务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百问百答”、法治讲座、广场宣传等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助残护残的法治意识。
(启东市司法局 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