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启东全市公共法律服务注重群众的实际法律服务需求,不断整合服务资源,完善平台建设,以“看得见”的法律服务稳步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聚焦群众需求,广搭平台,构建立体化服务格局。以14个镇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中心,315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室为延伸,聚点成线、连线成片,实现法律服务“零距离”。在外来务工人口密集的工业园区还单独设立服务站点,连同法治观察点、企业调解委员会、企业公益法律服务站、劳动争议一站式化解中心等专项服务站点,形成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为周边企业和群众提供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指引等服务。同时不断拓宽法律援助覆盖面,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人社、退役军人、残联等部门也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多渠道畅通救济维权通道,多方位开展服务宣传,让群众就近获得专属服务。
二是围绕乡村振兴,巧建机制,发挥联动乘数效应。各村(居)法律顾问积极履职,线下制定年度普法计划并开展精彩纷呈的法治讲座,线上通过“法润民生”微信群共发送普法短信69800多条,积极为村自治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全市164名村(居)法律顾问共参与帮助村(居)化解矛盾纠纷830多起,提供法律咨询6700多人次,举办法治讲座823场,以专业法治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活力。为将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融入“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中,深度落实“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由法律顾问答疑解惑,发挥“1+N”的乘数效应,让法律服务以更有效的方式助力当地乡村治理。
三是促进资源集聚,创优品牌,形成法律服务合力。近年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创新推出法治夜市、校车普法、招聘会普法等“普法+”形式,不断深入全民普法,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联合法院、公安、人社、总工会等职能部门,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最关心的涉法涉诉问题,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四联四化”矛盾纠纷化解路径,以“抓前端、治未病” 推动非诉解纷,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3000多起,涉及金额1000余万元,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不断浓厚。
(启东市司法局 成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