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用法治力量滋养“文明乡风”
2024-05-21 09:24:00  来源:法润江苏

为推动乡风文明大提升,丹徒区司法局紧扣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强化对村民自治教育和引导,依法助推农村文明乡风建设,多项措施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强化“法律明白人”培训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对于提高村民法治意识、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区于2021年开展全区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培养了一批以“三官一律”、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村民小组长为主力军的“法律明白人”。随着培育工程逐年推进,截至2024年5月全区共有721名法律明白人,分布在全区93个村(社区),达到每个网格2名法律明白人。宜城街道傅麟、世业镇朱民珠、江心园区张萍等基层优秀法律明白人,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便捷的日常法律服务,有效激活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在村社区广泛开展“援法议事”活动,着力提升解决基层法治基础薄弱难题。2021年,在宜城街道召开全区“援法议事”活动现场观摩会议,宜和社区“宜和为美”议事厅被评为全省“援法议事”模范社区,2023年,全区20个村社区的“援法议事”案例被确认为全市示范案例。

动态管理“民主法治示范村” 筑牢法治乡村基础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丹徒区司法局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强化法治乡村建设,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已成功创建5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当前全区共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8个。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作为“治风”重要抓手,以法治文化与阵地建设、“四民主两公开”制度落实、村居民法治意识培育为着力点,联合民政、当地党委政府、村居自治组织共同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在创建的同时,规范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工作范围,对已获得国家级或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荣誉称号单位的创建活动和创建质效进行跟踪检查、考核验收、推荐晋级和监督管理,鼓励和推动未命名的村(社区)积极参与民主法治建设。为确保民主法治示范村(居)起到典型示范作用,丹徒区司法局还从台账资料、硬件设施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巩固提升民主法治示范村(居)创建成果。通过动态管理,引导村民养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生活方式。

以“法律进乡村”为载体 大力开展普法活动

以农村集市会为依托,采用接地气、听得懂、悟得透的宣传方式,将“干巴巴的法律条文转化成一个个精彩案例,推动入脑入心,这是丹徒区司法局推行的特色农村普法形式之一。结合农村实际情况,2022年8月30日,丹徒区首家“丹心惠农”公共法律服务站在世业村揭牌成立。该服务团队由专业律师、司法所工作人员、司法局相关科室共同组建,秉承“一片丹心,服务世业”的理念,免费为世业农户提供法律服务。业务内容包括涉农合同的审查、签订、执行甚至后续诉讼。服务站创建“丹心惠农”微信服务群,构建惠农全覆盖、服务零距离、诉求全响应的工作格局,让公共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服务团队依托村委会,精准摸排全镇所有农户,将之前的“被动”服务模式改为“主动”服务模式,对辖区内所有的种养殖户进行摸排,逐一电话、实地走访,除了对农户们进行涉农法律知识的普及,还对农户们进行“法治体检”,杜绝涉农法律隐患,让农户们能安心进行农业生产。

接下来,丹徒区司法局将发动更多部门和社会力量深入村头巷尾、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宣传普及法律知识,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面掀起普法尊法热潮,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同时,通过面对面近距离与群众沟通交谈,听群众之所需,摸排潜在的矛盾纠纷,解群众之所困,把矛盾纠纷切实化解在基层。

丹徒区司法局 徐雅杰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