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执行人提起撤销权之诉是否以终本为前提
2025-02-07 10:43: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案情】

某商业银行申请执行主债务人A、担保人B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经生效法律文书确认债权人银行对主债务人A享有债权,担保人B承担连带责任。执行过程中,经法院查证主债务人A无财产可供执行,担保人B有财产可供执行且足以实现银行债权,但在诉讼过程中主债务人A存在无偿转让的财产转移行为,故担保人B与债权人银行协商以其自有财产进行担保,中止案件执行,由债权人银行向法院针对主债务人A转移财产的行为提起债权人撤销之诉,先尽主债务人A名下财产执行,由担保人B进行兜底。

【评析】

因执行案件未因无财产可供执行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关于该撤销权之诉是否受理,意见不一。

观点一:不予受理。银行作为债权人在取得的执行依据中明确其对主债务人A和担保人B的债权,担保人B为连带责任,银行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担保人B名下的财产,执行后由担保人B向主债务人进行追偿。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五百三十九条之规定,债权人行使撤销权必须以债务人的行为影响其债权的实现为前提,本案中,担保人B名下有财产足以覆盖银行债权,且执行案件状态为中止执行而并非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故主债务人A转移财产的行为并未影响银行实现其债权。

观点二:可以受理。一方面,退一步讲若银行在取得生效判决后并未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未在审理阶段进行保全也未经法院执行查控,其不清楚主债务人A、担保人B名下财产状况如何,主债务人A无偿转让财产的行为完全符合影响银行债权的实现的前提条件,同样,本案中若担保人B的财产不足以使银行债权全部实现,在执行完毕担保人B财产后,银行债权得不到足额清偿,此时银行作为债权人,有权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之规定提起债权人撤销权之诉。即使在申请执行后知晓主债务人A和担保人B的财产状况和履行能力,其仍有权选择债权的实现方式,选择向主债务人A主张债权是其权利,选择向担保人B主张债权也是其权利,放弃对担保人B主张债权也是银行作为债权人的权利,故债权人银行有绝对的债权实现选择权,若不受理即会造成强迫债权人银行只能通过执行有财产的担保人B从而实现债权,变相的剥夺了债权人选择债权承担义务人的权利。另一方面,如若执行了担保人B的财产使得债权得到清偿,那么担保人B还是会在取得向主债务人A的追偿权以后作为债权人提起撤销权之诉,其实是一种对担保人B不公平的做法,也有悖于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虽说担保有风险,但主债务人存在主观恶意转移财产导致担保人承担自有财产被法院处置的风险,这种风险并非债权债务本身所产生的风险,是由主债务人主观恶意行为造成的,最后由担保人来买单,显失法律的公平正义,也无法彰显法律对规避执行的打击力度。最后,银行与担保人B达成执行担保,提起对主债务人A债权人撤销权之诉是其作为债权人对自己债权实现方式的选择,符合自愿原则,对主债务人A转移财产行为予以撤销对担保人B来说也符合公平原则。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

作者:王刘阳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