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
2021-11-12 09:31:00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其中,执法是关键一环。执法是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能,也是与投资者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职能。可以说,没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就算不上一流的营商环境。

在一年前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创新和改进执法监督工作,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补齐行政执法工作短板,有效提高执法质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领域问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一个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司法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局长赵振华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严格规范执法 有利招商引资

越是严格规范执法,越能在招商引资等方面大有作为。

“谁对谁错,只要从云端调取证据,铁证如山。”今年5月,江苏苏州太仓市公证处为当地综合行政执法局一起针对违法夜间施工的执法行为出具了首份区块链存证公证书。

“这一应用保留了执法第一现场的真实状态,实现了执法证据的同步固定保全,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太仓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中队执法队员李挺介绍说。

据了解,为了给规范行政执法添上“安全锁”,苏州自2020年5月以来率先投入使用全国首个“区块链+公证”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应用,利用赋能了区块链技术的新型执法仪进行全过程音像记录,做到执法全过程跟踪记录、实时留痕和可回溯管理,不仅实现了执法过程从开始到结束的“录”,也解决了如何更科学公正的“存”。

严格不代表没有温度。今年3月,苏州推出涉企“免罚轻罚”清单2.0版,共涉及353项行政处罚事项,其中,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事项230项、涉企一般违法行为从轻行政处罚事项61项、减轻行政处罚事项62项,范围涉及市场监管、劳动用工、工程建设管理、河道管理等多个领域。

苏州的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即便受疫情冲击,苏州在招商引资方面依然交上了不错的成绩单。统计显示,今年1至9月,苏州实际使用外资68.2亿美元,同比增长30.1%,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

广东省探索“非现场执法”等方式,以满足市场主体对更精准、更高效行政执法需求的呼声。广东省司法厅、广东省政务数据管理局联合打造“‘粤商通’+‘粤执法’”非现场执法新模式,使“零接触”“非现场”执法成为现实:“云巡查”,让行政检查更便捷;“云笔录”,连线检查对象更高效;“云查证”,企业信息掌中知;“云备案”,企业备案一键通。

今年的广东,虽然受疫情影响较大,但经济活力依旧十足:截至今年9月底,广东省新增市场主体199.85万户,同比增长32.69%,总量达1488.33万户,较2020年末增长7.47%。

优化涉企举措 避免随意执法

既严格执法,又注重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是行政执法领域呈现出来的新气象。

“现在明显感觉检查频次比原来少了,有时候他们几个部门一起来,节省了很多时间,我们企业也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和主动权。”山东滨州滨化集团安全总监贾国庆对这种变化感到欣喜。

据了解,滨州专门出台《涉企行政执法备案管理办法》,建立涉企执法备案制度,对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管。根据规定,行政执法机关的涉企执法检查计划、现场检查情况、重大行政执法决定要向同级司法局进行备案,防止出现随意到企业执法、乱检查、乱处罚等情况。

滨州还建立了涉企执法检查统筹调配制度,推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加强部门内部统筹,减少同一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检查频次。建立上下级统筹机制,减少系统内上下级之间,因同一事项多次到同一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减少不同部门到同一企业检查次数。

北京市海淀区则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将各部门检查频次高、干扰大且适合合并的检查事项全部纳入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深化落实行政检查单制度,进一步明确检查事项、内容、方式、标准全公开,以公开促规范,避免随意执法。

在依法行政的同时减少对企业的打扰,避免随意执法,已为今年8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所明确: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着力解决涉企现场检查事项多、频次高、随意检查等问题……

同时,也尽量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四川省泸州市市场监管局就推出了与之相关的“三大举措”:一是依据“不予处罚清单”作出的不予处罚决定,不纳入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范围。二是对未履行即时信息公示义务的;企业年报公示的一般性检查信息存在公示信息与检查情况不一致的;因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或通过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的。均暂不列入或暂缓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三是进一步完善失信主体的法律救济机制,规范信用信息的修复、移出、异议处理程序。

通过这“三大举措”,避免了企业因上述情形在社会商誉、资格认定、优惠政策等方面受到影响,导致因小过失而贻误大发展,从而优化了营商环境。

简化手续流程 便利市场主体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企业办事也更容易了。

浙江得和科技有限公司就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改革红利。今年3月29日,该公司开发建设的年产15000吨聚氨酯深冷复合材料生产基地及研发基地建设项目拿地以后,仅用3个小时便在嘉兴市秀洲区“企业之家”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四证齐发”再次刷新“拿地即开工”的嘉兴速度,也意味着“拿地即开工”改革正式进入“小时制”时代。而以前走完这套流程,办齐这些证照平均需要50天。

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也让市场主体感受到了办事创业的便利性。山东临沂郯城润红混凝土有限公司是“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首批受益者。企业负责人陈经理说:“我们在申报施工图多图联审时,得知施工图审查可以承诺后,按照承诺要求申请施工许可,施工图审查结束后,项目比之前提前20天时间开工。”在郯城县,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不再将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材料作为前置,由信用良好的项目单位自愿申请,作出承诺后,审批单位即时发放施工许可证,实现70个工作日内完成包括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在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审批效率换挡提速30%以上。

据赵振华介绍,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重点工作。2020年10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意见》,司法部积极组织各地区、各部门有序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目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以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对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创业、优化营商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赵振华表示,司法部将按照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加强对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指导协调,加大对重复证明、循环证明、奇葩证明的个案监督,推选一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典型案例,督促指导各有关地方和部门全面落实告知承诺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维

编辑:任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