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万静
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贯通产业发展全链条,是助力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要素。
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实施“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着力构建覆盖产业发展全链条的检验检测服务体系,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作用明显增强
7月14日,市场监管总局举行“检验检测支撑高质量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据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司长况旭介绍,从2024年度全国检验检测统计结果来看,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呈现集约化、专业化发展趋势,“小散弱”局面初步扭转,结构布局持续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支撑高质量发展能力作用明显增强,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提升民生消费质量“信任度”。市场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深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改革,优化车检服务,为2300多万辆机动车免予安全技术检验,通过手机App预约车检服务1100多万次,降低群众出行成本;开展机动车检验、环境监测、珠宝黄金检测等领域专项整治,重拳打击伪造检测数据、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2024年查处违法机构3615家,撤销、注销214家机构资质,罚没款3571万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当好产业优化升级“助推器”。市场监管总局规划建设国家质检中心874家,其中集成电路、低空经济等高新领域291家,为新兴产业提供高端检验检测服务;组织实施工业机器人“质量强链”项目,填补9项合格评定能力空白;完善国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体系,解决20项“检不了、检不准”问题;搭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1200余个,解决产品质量问题2万余项。
打造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京津冀地区通过技术共建驱动协同发展,形成机动车检验、环境监测等一体化服务格局;长三角地区依托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构建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检验检测技术高地;珠三角地区打造辐射全国的电子电器检测产业集群,创造营收660亿元。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国家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8个、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15个,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推动国际市场规则“软联通”。截至2024年底,我国加入国际合格评定组织的机构共485家,获得境外合格评定资质或授权的机构205家,开展境外业务的机构434家,23家机构在境外设立48家分支机构,为产业出海作出了积极贡献。市场监管总局连续6年组织国际检验检测能力验证计划,今年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启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食品检测能力验证计划,提升国际互信水平,促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规范市场秩序提升行业公信力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安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海关总署、国家药监局印发《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度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强化检验检测活动监管,规范检验检测市场秩序,提升行业公信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通知》要求,2025年度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计划检查100家机构,包括80家获市场监管总局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含20家国家质检中心)和20家获省级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抽查聚焦重点监管领域,其中,自然资源检验检测领域抽查5家,生态环境监测或温室气体排放检验检测领域抽查10家,机动车检验领域抽查5家,水利水质监测领域抽查5家,进出口商品检验领域抽查5家,医疗器械防护用品检验检测领域抽查5家,食品检验领域抽查10家,消防产品、建筑保温材料、头盔及安全帽、危化品、成品油、人民防空防护设备等质检领域各抽查5家,其他领域抽查25家。
市场监管总局对于此次的监督抽查计划目标非常明确,即围绕本级党委、政府工作重点,以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公共安全和潜在风险大、社会风险高的领域为重点,科学合理组织本年度检验检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检查结果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形成有力震慑。近两年已被总局或省级局抽查过且未发现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机构,原则上不再列入抽查范围。
《通知》指出,各检验检测机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标对表开展自我风险排查,落实问题整改,降低运营风险。自查重点包括:检验检测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设施设备、环境是否完备;项目分包是否规范;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是否真实、客观、准确、完整;管理体系运行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等。各机构应按时完成自查和整改,相关材料按要求留存备查。
市场监管总局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要求,科学规范、公正透明地开展检查工作,强化跨部门协同监管,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减轻机构负担。同时全面推行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实施差异化监管,着力提升检验检测监管的科学性、精准性与有效性。
行业“小散弱”现象初步扭转
今年3月底,市场监管总局正式发布修订后的《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聚焦解决当前检验检测造假成本偏低、从业人员责任虚化等突出问题,加大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进一步明确检验检测机构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等管理人员职责,规范检验检测从业人员行为,压实检验检测机构主体责任,切实维护检验检测市场秩序。对未经检测出报告、替检漏检、篡改数据、伪造结果等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行为,罚款上限提高至十万元。
记者注意到,2024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数据中出现两个首次下降:一个是机构数量首次下降;一个是小微机构的占比出现首次下降。
对此,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有关负责人分析了此现象所反映的行业发展态势:从统计数据看,2024年检验检测行业服务营收在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机构总量与小微机构占比首次出现了下降。这反映出检验检测行业的集聚度有所提高,释放出“减量、增效、聚能、提质”的积极信号,表明检验检测行业正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发展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行业“小散弱”现象初步得到扭转,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检验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方面,有利于检验检测市场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推动检验检测行业整体做优做强,同时引导检验检测机构加强自身建设,激发内生活力,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避免行业无序过度竞争,促进检验检测市场秩序持续规范向好。
“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完善监管方式,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引导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更好、能力更强、服务更优。”这位负责人说。
市场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检验检测行业共实现营收4875.97亿元,同比增长4.41%,继续保持良性增长势头;全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3057家,全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5.53亿份,同比分别下降1.44%和8.66%,机构数量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拐点。与上年相比,平均每家机构营收增加51.51万元,平均每份报告营收增加110.89元,表明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报告的“含金量”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