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湖街道老旧小区集中,邻里纠纷、民生矛盾等问题频发。莫愁湖司法所主动扛起基层治理“灭火员”职责,深化“枫桥经验”内涵,创新打造“绿色小巷”调解品牌,以“寻常街巷为阵地、家长里短为靶点”,通过快速反应机制,推动全员下沉基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
“绿色小巷”品牌的核心,在于“沉下去”听民意、“走出来” 解民忧。司法所摒弃“坐等纠纷上门”的被动模式,组织工作人员常态化入社区、走小巷、进楼栋,与居民面对面交流,精准排查老旧小区改造、邻里相处、房屋装修等领域的潜在矛盾,建立“矛盾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同时,在街巷内设立“调解联络点”,公布调解咨询电话,让居民遇到问题“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成事”,真正将调解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
针对各类民生矛盾“突发性强、涉及面广、易激化”的特点,司法所建立“接诉即办、快速响应”调解机制,接到调解申请后,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对接双方当事人,24小时内启动调解程序,确保矛盾不拖延、不升级。这一机制在多起纠纷调解中发挥关键作用,切实彰显了基层司法服务的速度与温度。
2025年7月,居民余某因房屋装修进度缓慢、质量存疑,与装修公司就11000元余款支付问题产生争执,双方僵持不下,共同申请街道调委会调解。司法所工作人员接到申请后,当日便介入沟通,一方面梳理工程款支付明细、核查装修质量问题,另一方面向双方讲解《民法典》中关于承揽合同的相关规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有效化解了这起装修纠纷。
2025年9月,居民王某家卫生间下水道堵塞反水,疏通后发现管道内有编织袋,因王某家住顶楼,且11楼正在装修,遂要求11楼房主方某承担疏通费用,双方各执一词,各不相让。司法所接到调解申请后,次日便组织双方到场,结合现场情况与邻里相处原则,耐心释法明理、居中调和,最终促使方某自愿补偿王某疏通费若干元,一场邻里矛盾在短时间内得到妥善解决。
未来,莫愁湖司法所将持续深化“绿色小巷”品牌建设,不断优化快速反应机制,加大基层矛盾排查化解力度,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街巷、解决在基层,为构建和谐稳定的街道环境贡献司法力量。
来源:秦淮区司法局 陶志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