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将法治元素融入麦秆画、雕刻、剪纸等传统民俗文化,让法治根植于文化沃土,组织创作一批有特色、接地气的法治文化作品,走出了一条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大大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实效,有力推动法治建设。
一是着力打造“法治雕刻”文化。以厚重的“印章”形式,展现法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气势。印章盖出来的红色,展现法治与党建,红色交相辉映;刻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内容,更是展现法治的庄重。
二是着力打造“法治麦秆画”文化。“麦秆画”主要材料为乡村田间地头麦秆,经过“熏、蒸、漂、刮、推、烫,以及剪、刻、拼、绘”等工序,进行剪裁和粘贴而成。用乡村群众最亲近的“麦秆”进行法治文化作品创作,进一步拉近了法治与群众的距离。
三是着力打造“法治书法”文化。以“乡村振兴,法治同行”“德法涵养文明,共建绿色生活”“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为主题,组织开展法治主题书画征集活动,征集、遴选出100余幅主题鲜明、题材丰富、形式多样的书法作品,巧妙地将法治元素与书法艺术相融。
四是着力打造“法治剪纸”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理念、法治精神融入剪纸创作过程,以精巧的民间手艺剪出“法治剪纸”,内容既展现了民间寓意和传统道德,也体现了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法治剪纸”图文并茂,寓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具有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等显著特点,充分彰显了法治底蕴。
五是着力打造“法治邮票”文化。邮票,其方寸空间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法治、文化等特色,同时也记录了宪法和法治的重要时间节点。“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75年,新宪法的诞生”“1978年,人民的宪法”“1992年,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十周年”“2012年,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这些邮票,也是宪法和法治的历史见证。
六是着力打造“法治(音)视频”文化。培育“小司傅”普法品牌,将红色人物王铮的事迹录制成曲艺故事;将张太雷家书录制成音频;将《漫画民法典》通过视频进行展现等。同时建设法治直播间,将优秀法治(音)视频文化通过媒体进行宣传,得到广泛关注。
法治理念、法律常识、法治文化通过“民俗”载体展现,更能吸引群众;法条不再枯燥,变“学习”为“欣赏”,更能给群众留下深刻印象;改变传统摆摊发放折页的宣传模式,让现场群众参与到民俗法治文化作品的制作中来,群众更愿意收藏法治文化作品。
(武进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