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多措并举打好“八五”普法收官战
2025-08-08 11:30:00  来源:法润江苏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邳州市坚持普法工作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锚定“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核心目标,相继荣获“江苏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等荣誉,法治建设满意度连续三年蝉联徐州榜首、领跑全市。

一是统筹谋划,筑牢法治根基。构建全域普法体系。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牵头制定《邳州市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邳州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指导各部门、镇街健全普法机构,织就“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法网络。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推行普法责任“三个100%”机制,即“事前100%制定普法项目、事中100%落实联动事项、事后100%加强交流推广”,“八五”普法期间,45家普法责任单位立足职能,将普法融入业务全链条,累计开展120项特色普法活动,将法律精准送达群众身边、发展一线,有力保障民生福祉。

二是靶向施策,提升法治素养。聚焦领导干部,突出普法“精准化”。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述法制度。健全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重大决策前专题学法、任前法律考试及述法制度,构建“学、考、述、督、责”闭环机制。“八五”期间累计举办领导干部法治专题培训20余场,覆盖9000余人次。聚焦青少年群体,注重普法“趣味化”。推广实施“三三制”校园体验式普法模式,建强法治校园、课堂、实践“三个阵地”,打造成人礼、远程普法、模拟法庭“三个品牌”,建优法治副校长、讲师团、普法联盟“三支队伍”,显著提升青少年普法质效。强化公检法司、教育、团委协作,联动开展“守护青春灯塔小课堂”“法进校园守护少年的你”等主题活动。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个,选聘“法治副校长”178名,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格局稳固成型。聚焦村(居)民需求,实现普法“多样化”。深化“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全面推行“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完善协作机制,提升其法治宣传与实践能力。全市3154名“法律明白人”在矛盾化解、维护稳定中作用日益凸显。建成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6个,开展线下普法17场次,收集法治需求500余个,依托省级测评题库完成有效测评2000余人次。

三是精准普法,激活治理动能。聚焦重点主题。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八五”期间,紧扣主题主线,累计举办宪法宣誓、晨读、竞答、文艺演出、咨询讲座等1200余场次。原创微视频《我们与宪法》《宪法让生活更美好》分获全市宪法公益广告一、三等奖。聚焦重点领域。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核心目标,扎实开展“普法润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系列活动。协同市场监管、法院、检察院、工商联等部门,一体推进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建设。针对新业态、电商等企业需求,组织律师、志愿者提供“菜单式”普法、“订单式”宣讲。成功举办“法治护航、律企同行”报告会,邀请京籍专家作专题报告,吸引200余家企业负责人参与。聚焦民生关切。紧扣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会治安、未成年人保护等热点,提升提升普法精准性与覆盖面。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方言普法短剧《“法治自然”》获“讲好中国故事”国际大赛三等奖;市委网信办开展“净网e起行法韵新邳州”系列宣传;市妇联创新打造“法治护芳华”三八维权周品牌,将普法深度融入女性关爱行动;市公安局“平安邳州”公众号发布法治资讯2500余篇,累计阅读量超千万;市民政局开展“老年普法维权文艺演出进乡村”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沉浸式法治体验。

四是文化善治,绘就幸福底色。打造法治文化宣传阵地。整合资源,构建市、镇、村三级全覆盖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突出“法”“景”融合,将法治元素融入大运河文化带,打造大运河法治文化主题书店。成功创建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品牌项目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省级217个。孵化法治农民画小镇、银杏湖法治风光带、法治庭院等特色景观,建成省级示范点6个,法治文化阵地成为广受欢迎的“打卡点”,有效赋能乡村振兴。《邳州市“一二三四”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守正创新。按照“一地一品牌、一类多亮点”思路,着力打造具有邳州辨识度的普法品牌。深入挖掘本土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内涵,运用柳琴戏、剪纸等非遗艺术形式弘扬法治精神。“八五”期间创作法治柳琴戏、快板、“普法三句半”等作品26部,法治剪纸、农民画300余幅。法治非遗短剧《花鸟鱼虫“绘”画“法”》获司法部官微及法治中国、中国普法等媒体平台推广。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