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普法耕耘,法治根基愈筑愈坚;“八五”普法新程扬帆,创新实践再谱华章。崇川区以机制创新为笔,以品牌建设为墨,在这片法治热土上挥毫泼墨,绘就新时代普法新画卷。
顶层设计篇:制度筑基,构建普法新生态
定制化规划:一地一策绘制法治蓝图
坚持开门问策,依托问卷调研和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科学编制第八个五年普法规划。结合区情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法治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加以推进。充分发挥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作用,将全区“八五”普法规划的任务逐项进行分解,量化目标,细化措施,推动规划精准实施。
责任共同体:N个主体共筑普法矩阵
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行“三单两书”制度,每年动态梳理部门普法重点项目百余条。建立“任务分解—组织实施—跟踪督导—成效评估”闭环管理机制,结合履职实效、社会影响、创新实践等维度,对42家区级机关普法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议。完善“以案释法”工作机制,规范典型案例的征集、汇编、发布及宣讲流程,先后编印“以案释法”典型案例读本5套、6个法治宣传类案例入选司法部典型案例库。1个案例入选全国法律明白人十大典型案例。
精准普法篇:分层滴灌,法治教育全覆盖
头雁领航: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提升
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将区委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前学法固化为常态机制。法治建设履职情况作为区管领导班子年度述职和民主测评必述必评内容,构建“清单管理+常态学法+述职评议”三位一体的领导干部法治建设责任落实体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精心组织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主体班次35期;组织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464人次,人大任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91人次。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
雏鹰筑梦:青少年法治成长护航
成立崇川区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凝聚力量探索符合青少年特色的精细普法新模式;精心策划打造“崇法少年成长营”法治实践品牌,设计“认知基础、规则理解、应用实践、传播守护”四阶成长体系,发布个人法治成长地图,通过每年近百场次活动打造可量化的青少年法治素养评估模型。举办“崇德尚法”青少年法治演讲、青少年法治文化作品征集网络展播投票活动,总票数分别突破40万、220万票。区检察院打造 “青春灯塔”未成年人法治宣教工作品牌,崇川区学田街道以“学法能量集点卡”为特色创建“尚法少年营”,和平桥街道在“天宁”法治文化巷开辟“法佑青苗”专栏,秦灶街道“一米阳光”青少年法治教育系列活动受到青少年青睐。“崇德少年法学苑”创新发展,获省关工委领导肯定批示。
暖心帮扶:特殊群体法治权益守护
将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新业态工作人员等群体纳入法治宣传重点人群,搭建“法治蜂巢”“户外劳动者爱心服务站”,加大法律援助、民法典、防范非法集资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年度开展“法润万家 我助妇儿康·妇儿权益安全与守护课堂”“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春风行动”“扶残助残”“情暖‘新新群体’”等活动百余场次,切实打通法律服务特殊群体“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特殊群体维权能力。
文化浸润篇:创新出圈,让法治“潮”起来
群众舞台:法治文艺展演场精彩纷呈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时节、民风民俗活动等契机,每年连续性深入开展法治夜市、法治年货大集、法治文艺汇演、法治微电影展播、法治作品展览等法治惠民活动,“防诈反诈”“食品安全”“婚姻家庭”“消费维权”“劳动就业”等围绕着百姓的“医、食、住、行、娱、乐、购”的专题法治宣传活动穿插进行。成立法治宣讲“青骑兵”,创作出《绿水青山景常在 法治护航生态兴》《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根本立场》等20余部微宣讲作品,年均开展法治宣传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超30场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全年“不断线”。
文化惠民:法治精神传播站润物无声
繁荣法治文艺创作。分别面向社会、在校大学生、青少年开展“法韵崇川 墨香怡情”“金石”杯法治文化作品、青少年法治童谣创作征集活动。加大对崇川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的研究,创作法治风筝、糖画、剪纸、叶雕等特色文化产品,充实进区法治文化作品库,同步在线上线下进行巡展。将“非遗”与普法进一步融合,建好金丝楠木非遗法治文化工作室,研究推出一批非遗法治精品力作。积极参加各类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其中宪法书签作品获司法部官微录用展示、平面作品《宪法进家庭》、微视频《宪法伴随一生》在全省宪法公益广告征集评选活动中获奖。
服务升级:法治生活连心桥共建共享
整合阵地资源,充实内容、丰富内涵。在城中小学成立青少年法治文化研究实践基地,在三里墩小学开设励志园法治教育体验馆,在陆洪闸小学建设应急安全体验阵地,充分发挥辐射作用,推动全区校园法治文化阵地提档升级。新建宪法公园、幸福街道民法典公园、观音山街道宪法园,升级改造天生港镇街道“德法园”,“365”二手车市场非诉服务站等,百姓家门口的“法治充电站”持续丰富。
成果展示篇:品牌引领,法治建设结硕果
治理新篇:全域实践的改革样板
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得到落实,党委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质效不断提升。政府法律顾问、社区律师有序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社区公约、邻里民约有效融入社会基层治理。“法律明白人”培养和“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常态化开展,首轮法治薄弱村(社区)整治工作圆满完成,法治宣传教育在培育文明乡风、提升法治素养和社会矛盾化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显现。区司法局被省司法厅评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成绩突出集体。
出圈品牌:全民热议的法治范式
区司法局率先打造南通市首个普法人物IP——“崇小司”“崇小法”,后续推出“崇小司崇小法”Q版形象。创作《反诈同心,你我同行》等“崇小司”“崇小法”普法动漫。在微信平台成功上线“小司小法”系列动态表情包。打造线上线下“学法小铺”。设计制作“崇小司”“崇小法”法治钥匙扣、普法T恤、马克杯、笔记本、年历等周边文创产品获群众青睐。区委网信办精心打造汉字说法品牌,制作《汉字说法》系列视频,阅读点击量超过20万+。区城管局依托公职律师团队打造“带你学法·陪你读书·为你解难”主品牌,衍生“青年公职律师说”“城管小姐姐进校园”等子品牌,开展活动50余次,惠及群众超万人。
标杆案例:全国推广的治理经验
《江苏南通崇川区总工会打造“一站式”劳动用工监督中心》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崇川区检察院以案释法《无法承受的爱》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做自己的守护天使》成功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精品网课。区法院微视频《不染》入选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作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被《长安评论》《人民法院报》《南通政法》刊载,先后荣获“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和平桥派出所被共青团中央、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等15部委确认为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创建单位。文峰街道综合执法局精心制作的普法视频《漫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被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司法部办公厅评选为优秀作品奖。“知心奶奶”群体关爱引导青少年事迹享誉全国,获评全省优秀校外教育辅导站,与500多个孩子成了“忘年交”的蔡松英奶奶被评为“中国好人”。2021年崇川区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称号。
“八五”普法华章即将收官,“九五”普法新程又将启航。崇川区必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续写法润人心的时代华章。从机制创新到实践深耕,变的是普法方式,不变的是为民初心。让我们继续以创新为笔,绘就全民守法的壮美画卷,让法治精神在崇川大地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