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作为“中国菌菇之乡”,拥有亚洲单体最大双孢菇生产基地和全国三分之一的杏鲍菇产量,日销鲜菇超千吨,年产值突破60亿元,占全国工厂化鲜菇产量10%。为保障菌菇产业健康发展,灌南县司法局不断优化法治供给,构建起覆盖菌菇产业全生命周期的法治保障体系,有力助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链条法治体检,筑牢法律风险防线。创新升级“菌菇产业链+法律服务”品牌,整合律师事务所、公证处等专业资源,组建8人“法律服务团”,配备农业法律师、食品安全顾问、电商合规专家等专业人才,为菌菇企业提供“种植-加工-销售”全生命周期法治体检服务。在前端种植环节,重点排查土地流转合同规范性、菌种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在中端加工环节,着重检查食品安全生产标准执行、用工合同合规性等指标;在末端销售环节,系统梳理冷链运输协议、电商平台入驻条款等法律风险点。今年以来,累计为23家菌菇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服务,发现并整改商标侵权隐患等突出问题13个,出具“一企一策”法律建议书23份,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21项。同时建立“体检-整改-回访”闭环机制,通过定期开展“法治复检”,确保法律风险动态清零。
二是全流程纠纷化解,构建产业和谐生态。构建“预防为主、多元化解、全程跟进”的矛盾化解体系。紧盯菌菇生产关键环节,组织律师、行业专家、环保执法人员定期深入生产基地,重点排查菌种质量、废气排放、用工合同等6类风险点。2025年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专项排查7次,消除隐患25起。打造“1+4+N”调解网络,以县经济开发区“一站式”解纷平台为枢纽,整合司法所、农业农村局、信访局、市场监管局4个部门,吸纳法律顾问、专业调解员等法治力量,对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分类登记和快速流转处理。开通菌菇产业矛盾纠纷化解“绿色通道”,建立“7×24小时”全天候纠纷调处机制,通过专业律师“坐班”、专家联席会商等方式,实现矛盾纠纷快速处置。2025年以来,累计快速化解菌种购销、物流运输等纠纷36件,实现企业满意率、协议履约率双100%。
三是全周期普法宣传,激活企业发展动能。灌南县司法局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以“普法+菌菇产业”的融合模式为突破口,联合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多个执法部门,构建“部门联动-环节覆盖-精准施策”的菌菇产业普法责任链,将普法责任细化分解到产业链各环节。同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三支队伍作用优势,通过定期开展专题法律讲座、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系统宣讲《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着力提升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意识。今年以来,累计开展“送法进企业”“以案释法”专题普法宣传活动12场,覆盖企业负责人、技术员等800余人次,针对产业发展需求,制定菌种研发知识产权保护、蘑菇罐头等深加工产品合规指引和网络销售风险防控手册,为县域菌菇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法治动能。
(灌南县司法局 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