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县司法局创新推出“智慧法治巡回车”服务机制,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群众法律服务“零距离”。该举措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整合县域法律服务资源,构建起高效便捷、覆盖全面的基层法治服务体系,切实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与满意度。
一是打造“法治服务专线”,推动资源下沉。灌云县司法局突破传统服务模式局限,创新实施“片区化服务+动态化调度”工作机制。根据县域实际情况,将全县13个镇街科学划分为4个服务片区,并规划开通6条定期进村服务专线。在群众集聚度高、法治需求较为集中的区域,合理设置15个固定停车站点,明确服务时间并向社会公布,确保“送法车”定时定点到达,实现县域法律服务的系统化布局和常态化覆盖,让优质法律服务资源真正流动起来、下沉到基层。
二是推行“乡音普法模式”,贴近群众需求。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多、习惯使用方言的实际情况,灌云县司法局精心遴选本地法律明白人、退休政法干部等,组建起一支“乡音普法团”。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用亲切的方言讲解法律政策,提供上门普法服务。同时,配备“心愿记录本”和便民联系卡,广泛收集群众的法律疑问和服务需求。今年以来,已累计接收并整理群众反馈意见320条,真正实现了“群众需要什么,普法就讲什么”,使法治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三是实现“服务精准普惠”,提升服务效能。依托数字化手段,灌云县司法局对群众反映的法律诉求进行快速识别、归类和分析,建立“法治需求指数”动态地图,实时呈现各区域不同主题的法律服务需求热点。通过大数据研判,及时调整“智慧法治巡回车”的服务内容、频次和路线,推动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转变,实现资源精准投放和服务高效覆盖。今年以来,“智慧法治巡回车”已累计开展法律服务241场次,服务群众超5000人次,获得了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
灌云县司法局通过“智慧法治巡回车”这一创新载体,不仅有效拓展了法治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更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县域实际、贴近群众需求的基层法治建设新路径,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灌云县司法局 徐广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