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弯似弓,一水直似箭。两条清河入村分流,勾勒出江南村庄的灵秀与活力。学名江村的开弦弓村位于苏州吴江七都镇,因为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成为中外学者研究中国农村的窗口,并于今年一月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蚕花馥郁,桑树青葱,水稻丰腴,鱼肥水清。太湖之滨的江南小村不紧不慢地阐述着滋润与富足,也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不断追求乡村治理现代化。2018年底,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在开弦弓村设立江村法官驿站,派驻法官驻村参与矛盾调处,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将“无讼”理念融入社会治理,让“法治细流”渗透到基层的每一寸土地,为乡村振兴绘制亮丽的法治底色。
几年时光飞逝,江村法官驿站已然融入了村民的日常生活。去年10月,驿站正式入驻开弦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这也是全市首个村级矛调中心,从村居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纠纷不上交”,构建诉源治理工作新局面。
“法官,你看看这些裂缝!”世代居住在开弦弓村河边的村民老张,抬手指着自家楼房的墙体,不满地说着。
几年前,开弦弓村打造田园乡村改造工程,村委会利用大型挖机将区域内河道水抽干后清理淤泥,并用小型挖机在弄堂内挖沟铺设下水道。谁知施工不久后,河边数户村民住宅楼房墙体多处裂缝,地面开裂,部分房屋轻度倾斜。
本是促进村庄发展的一件好事,却引发了数位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村民与村委会协商未果,便向法院提起诉讼。
考虑到事情就发生在村里,收到案件材料后,承办法官决定深入一线,依托江村法官驿站,联合乡镇及司法所力量,共同化解纠纷。
初春光景,浅紫色的泡桐花如同一个个小喇叭,簇拥在开弦弓村的沿河两岸。承办法官和法官助理,抱着卷宗,来到了村里。
“老张,你别激动,我们今天就是帮助你们解决问题的。我们去法官驿站里坐着慢慢聊?”承办法官仔细查看现场后,提出建议。老张和另外几户房屋受损的村民一同来到江村法官驿站,在法官、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协调引导下,“家门口”的调解就这样开始了。
根据村民们提交的房屋安全性鉴定结论,承办法官全面了解了房屋受损情况。由于村民与村委会间对房屋受损原因存在较大争议,需要对房屋受损与村委会河道清淤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修复方案和修复费用进行鉴定。但是如果启动鉴定,势必会产生很高的鉴定费用,无论结果如何,都会额外增加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承办法官将这一现实情况告知老张和其他几户村民,中肯地分析了案情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向大家介绍了之前办理的类似案件的判决情况。各方当事人理性而综合地考虑了时间成本及经济成本,态度均有所缓和。在反复协商和充分沟通的过程中,符合各方利益的调解方案逐渐明朗。最终,几户村民均与村委会达成了调解协议,村委会给予适当赔偿并即时履行。
“家门口”的调解不仅方便了当事人,也起到了很好的普法作用。开弦弓村的沿河人家较多,在村委会河道清淤后提出意见的村民不少。此次成功的调解经验,也为后续相关纠纷的化解提供了有益参考。很多村民也逐渐意识到,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诉讼并不必然是最优的解决方式。
吴江法院震泽人民法庭庭长刘成文介绍,为切实推动开弦弓村打造“枫桥式无讼村”,该院每周均会安排法官在江村法官驿站值班提供法律服务,协助村民调解矛盾并解答法律问题。在没有法官值班的日子里,村民还可以借助驿站内配备的电脑和通讯设备预约线上服务,通过互联网视频连线的方式与法官“面对面”交流。同时,驿站里还有自主服务机,服务内容包括相同相类似纠纷案例查询、企业信用信息查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联系法官等功能。
刘成文特别提到,入驻开弦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后,矛调中心随时可以邀请法官共同调处纠纷,对于确实无法调解的案件,法院还可以采用巡回审判或线上开庭的方式,让村民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诉讼服务。
法治,深融进乡村振兴的细微肌理中,描画着“美美江村”“无讼村居”的现实图景。“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江村之治”,正逐步在这个小小的江南村庄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