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丹徒区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以解决群众“身边小事”为着力点,深化“三微一体”工作模式,持续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赋能。
一是建强“微阵地”,奏响全民普法“协奏曲”。深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区法治文化园建设为重点,推动上党镇义村、世业镇世业村等镇村法治文化阵地实现提档升级。持续深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将法治元素巧妙嵌入“宜之家”“宜心益意”工会驿站、农村书屋等便民服务站点,让法律知识随处可学、法治温度触手可及。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统筹带动公安、检察院、法院等相关职能部门搭建“云端”普法宣传矩阵。选取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开设“你来问我来答”“丹心调,徒解纷”“民生‘徒’景”等特色普法专栏,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二是集结“微力量”,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针对主城区人口集中、业态多样、矛盾高发等特点,宜城司法所依托“老兵调解”“宜和为美”“宝龙商圈”等特色调解工作室,打造“1(街道综治中心)+N(村社综治工作站、党群服务站及网格工作室)+X(志愿者)”社会治理“综合体”,形成多元共治、对话共商、协同共建、全民共享的强大合力。世业司法所积极吸纳24名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奉献精神强、有一定法律素养的老党员加入基层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通过定期召开“家门口议事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协助化解邻里、交通损害赔偿等矛盾纠纷30余起,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荣炳司法所深挖乐健义工服务中心、好幸福残疾人之家服务中心等本地社会组织资源,聚焦孤寡、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际需求,开展法护夕阳、就业帮扶等活动16场次,擦亮法治乡村建设新名片。
三是做实“微服务”,架起法治惠民“连心桥”。主动将群众“需求清单”和辖区“资源清单”进行双向匹配,量身定制法治惠民服务。依托“宜悦邻里”文艺汇、“红土地”文化普法集市等活动契机,精心编排普法情景剧《彩礼风波》《晓燕维权记》、锡剧《四大嫂学法治》等节目,以文艺之美传播法治之声。聚焦娱乐消费纠纷、噪音扰民等“夜经济”高频矛盾纠纷,组织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等力量深入商业街开展排查化解工作,实现夜间法律服务“不打烊”。深化“驿路普法”品牌建设,联合工会、检察院等部门给外卖骑手、快递员等发放定制防暑礼包,切实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和幸福感。结合留守儿童暑期托管难的情况,上党、高资司法所联合团委、村(社区)开展“七彩夏日 与法同行”普法夏令营活动,以法润心,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丹徒区司法局 许洁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