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镇江市聚焦“开学第一课”,在全市多所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用中小学生听得懂、喜欢看的形式,把网络安全普法知识带进课堂、送进家庭,为“数字时代”的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安全屏障。
一是趣味普法解锁网络安全“新姿势”。打破传统、单一的普法宣传方式,将枯燥的法律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和文艺节目中,让普法宣传“活”起来、“潮”起来。市姚桥中心小学在户外课堂设立网络安全知识闯关游戏,让孩子们在闯关过程中识别网络陷阱,通过“玩中学、学中玩”的模式激发未成年人的参与热情,使网络安全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入脑入心。市中山路小学大禹山校区将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编排进文艺作品,创作防诈骗儿歌表演节目在校园巡演,用艺术的语言诠释法律条文,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可知可感,将网络安全意识的种子播撒进未成年人的心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显著提升未成年人对于网络风险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
二是案例普法敲响网络安全“警示钟”。市红旗小学、市石桥中心小学、市里庄中心小学等学校组织开展网络安全主题班会等活动,通过案例讲解、情景模拟等形式,用真实、鲜活的案例解析将网络安全的严肃性和紧迫性直观地呈现在未成年人面前,提升普法的警示性和说服力。邀请法治副校长、法官、检察官、民警等走进校园,开展以案说法故事会。讲述者化身“故事大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还原案例情节,剖析犯罪手法,揭示危害后果,并给出具体的防范意见。组织学生开展网络安全主题情景小剧场,指导学生设置安全密码,明确“不泄露家庭住址、家长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保护准则,在沉浸式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识别风险、规避危险的实用技能。
三是联动普法共筑网络安全“同心圆”。赋能家长,筑牢家庭防线。市长山学校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开学第一课”班级家长课堂,结合真实案例剖析当前学生面临的网络沉迷、不良信息侵蚀、网络诈骗、隐私泄露、网络欺凌等网络安全威胁,让家长清晰了解学生在数字环境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共同帮助学生文明上网、安全上网。夯实校园,巩固教育主阵地。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学计划,设立网络安全校园科普站,组织开展“手拉手”网络安全科普活动,持续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教育。社会协同,营造清朗空间。网信、公安、文化执法等部门持续开展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清理有害信息,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犯罪。每年集中部署开展“我们e起保护你”——《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宣传活动,多方联动在全社会共同营造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