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一二三四五”普法新模式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2023-11-28 10:16:00  来源:法润江苏

“八五”普法以来,张家港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创新普法依法治理方式方法,坚持“一套机制”、用好“二个载体”、创新“三种类型”、培育“四支队伍”,聚焦“五类群体”,努力营造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全市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是坚持“一套机制”,普法责任稳步落实。持续深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机关部门普法责任制“三单两书”制度,推动2023年明确53个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150余项重要普法任务,下发12份普法工作提示函。每年召开年度履职评议报告会,强化年度普法联动重点事项跟踪督促和结果评价。联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旅局等单位开展30余项全市性普法活动,努力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二是用好“二个载体”,普法质效广延维度。“线上”宣传拓宽度,广泛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常态化向群体推送热点普法、小司说法等普法资讯。依托“张家港普法”微信工作号在线开展“宪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线上答题,开设“云课堂”专栏,及时上传普法直播视频,满足各类群体随时随地学法需求。延伸普法直播课程至村(社区)治理末端,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了直播空间,通过村(社区)微信视频号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全员普法培训;“线下”宣传延深度,以4.8司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活动契机,深入基层开展各类法治讲座、法治文化夜市等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提供法律咨询等形式,以案释法、以案说法,为辖区群众送上了“法治大餐”。

三是创新“三种类型”,法治阵地遍地开花。立足群众需求,筑牢“实用化”法治文化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中心,广泛开展参观学习、法治直播、法治讲座、法治实践等活动,释放法治文化辐射带动效能,使法治宣传更“接地气”;立足资源整合,建设“多功能”法治文化阵地。全面深化镇村级法治主题阵地、微景观、口袋公园、田园农庄建设,推广农家法治文化工作室,市民身边的“法治文化圈”日益健全,让广大群众零距离邂逅法治、学习法律。立足潮流动向,构建“指尖上”法治文化阵地。不断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于“张家港普法”微信公众号推出“‘剧’说民法典”专栏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拍摄5期“法治‘童’期声”节目并在微信平台发布;推出《妇女权益保障法》新法解读直播活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录制“法护青春”新市民青少年法治与道德普法课堂有声系列读物助力新市民群体有“法”可依;全年开通13期“人社直播间”,在法治氛围中引导职工维护自身权益。

四是培育“四支队伍”,基层治理依法有序。2021年以来,成功培育2080名“法律明白人”,开展法律宣传2440次,引导法律援助1320次,调整矛盾纠纷5640件。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库队伍,在青少年法治教育、权益维护、帮扶帮教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切实提高下一代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依据本地特色工作组建长江保护法宣讲团,凝聚专业力量为长江保护法的贯彻施行提供全方位、全领域人才支持。另外,还选聘成立了以“八五”普法讲师团为代表的高校普法宣传队伍,广泛深入高校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法治进高校”公益普法项目,致力于在大学生中传播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

五是聚焦“五类群体”,普法供给靶向有力。重点聚焦五类群体,充分满足各类群体法治需求。针对“新业态”群体,邀请法律顾问常态化开展好“‘新’生活·法相伴”主题活动、成立“小哥”普法志愿服务队、打造“小哥”律所特色项目,实现普法学习全覆盖、普法宣传全方位、普法践行全领域目标。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法治绘·护成长”法治书画创作、“小小普法讲解员”选拔赛、“法治光影厅”、法治夏令营等青少年实践活动共计60余场次,打造“法润春芽”以案释法校园行、“童言童语小课堂·法治‘童’期声”“法护港湾·守护未来”等青少年普法项目,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注入法治保障。针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首期普法骨干暨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提升培训班,打造3条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实训线路,组织执法案例点评、执法案卷评查、法治实践体验等多元培训实践活动;针对企业职工,着力打造“司·法·所”法律职业共同体党建联盟,设立“‘Her采’调解工作室”“法·律同行益站”等特色品牌,开展“法与生活”“玫瑰之约”普法沙龙,进一步增强职工法治思维和维权意识。针对老年人,组织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司法所工作人员等人员,以“送法进社区”“法治流动摊”、法治讲座等形式开展防范电信诈骗、《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全力保障老年人幸福晚年生活。

(张家港市司法局普治科 屈姝言)

编辑:胡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