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吴“333”渗透式普法助力基层法治建设
2023-11-17 14:58:00  来源:法润江苏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新吴区围绕“普法入民心、润物细无声”创建理念,聚焦群众法治素养提升和法治理念强化,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全民化、精准化、智慧化,引导辖内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是优化阵地布局,串联“三型”普法新阵地。持续深挖辖区内法治文化资源,一体化统筹室内外场地资源,着力推进普法宣传“一圈一带一苑”建设,实现了普法阵地建设全域覆盖,融入日常。依托乡音思响驿站、红邻融乐驿站、加艺法治广场、法治长廊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拓展普法户外阵地,为多形式普法活动开展提供了场所,创新打造串点成链、连片成景的“15分钟法治宣教圈”。在此基础上,贯通了途径伯渎河、前卫路、长江路、前进河的“法治宣传展示带”,全长3公里,沿线商业综合体、滨水走道、桥下游园空间等多种形态多个普法主题,让普法宣传更加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今年5月,全市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公园”在新吴落成,占地34085平方米,公园内设有法律服务区——“伯渎善治法苑”,集法律咨询、法律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功能为一体,将法治宣传教育触角延伸到了居民家门口。

二是坚持示范引领,汇聚“三方”普法主力军。为解决法治服务“最后一米”问题,整合资源、提升管理、创新服务,深挖身边好人、百姓能人、专业队伍三方力量,进一步打通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着眼示范带动,积极探索新时代“身边好人扬正气”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好辖内中国好人、无锡好人、省级劳模等“乡贤领袖效应”,组建“好人普法队伍”,发挥普法“领头雁”作用,传播法治理念、普及法律知识、繁荣法治文化,在日常的生活中弘扬时代新风。积极培育百姓能人组建普法宣传队伍,吸收辖区党员骨干、热心群众投身社区普法服务事业,成立“红袖标”巡逻队、“善小”青少年法治小卫士、“姝丽”妇女普法守护队等志愿普法服务队5支,聚焦“关键少数”、突出“重点对象”,针对辖内老年人反诈、青少年预防犯罪、妇女权益维护等不同受众群体,坚持分类施策、开展精准普法。联合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城管、律所常态化开展现场开庭、“三官一律”进社区、青少年模拟法庭等共建活动,让居民零距离旁听庭审,沉浸式感受,畅通普法宣传“最后一米”。

三是贴合群众需求,打好“三加”普法组合拳。汇聚普法宣传资源,强化普法宣传力量,积极打造“普法+”新模式,将普法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法治护航社会治理,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法治教育+人民调解。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搭建“进言堂”调解工作室,由党员、居民代表、驻区单位等共同参与,实现民意诉求的直通直达,形成了“群众说事、‘乡贤’说理、社区调解”的纠纷化解新模式。法治宣传+居民公约。社区多年来坚持不断成风化俗,通过广泛“敲门问需”行动,全面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再次对居民公约进行修正。借由居民公约,向居民明确什么“尽力为”,什么“不可为”,哪些事“有保障”,哪些事“要受罚”,引导居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敬法爱法。法治文化+趣味普及。通过主题游园会、网络答题竞赛、花灯普法猜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深入开展婚姻家庭、民间借贷、邻里纠纷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让群众想学、愿学、好学,与法“结缘”、法治“相伴”。

(新吴区司法局 孙雯婷)

编辑:胡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