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实施“四抓”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2025-08-29 15:01:00  来源:法润江苏

去年以来,淮安市主动抓牢统筹推动、专业教育、服务保障以及分类培训,积极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一是抓统筹为先,实施按序推进。淮安市委高度重视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连续两年写进《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要点》,将涉外法治人才作为专门类别纳入《全市人才工作要点》,印发《全市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三年(2025-2027年)工作计划》。于2024年6月,成立全市涉外法治人才库,首次吸收法治工作、法律服务、法学研究各类别人才53名,2025年7月,按照工作计划增选人才库成员,从29名申报者中通过严格审查业务实绩、语言标准,共成功增补22名人才库成员,包含机关工作人员、高校教师、执业律师,涉及英、法、日、韩四种语言。

二是抓专业为基,实施按样推进。2024年9月,淮安市委依法治市办与淮阴师院法学院、北京盈科(淮安)律师事务所签订《淮安市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实践教育共建协议》,明确打造淮安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实践教育基地,计划组建涉外法治实验班。2025年6月,淮阴师院法学院联合北京盈科(淮安)律师事务所、淮安仲裁委等正式向学校申报“涉外法治微专业”建设,采用“基础理论模块+实践强化模块”包含国际私法、经济法原理与案例分析、普通法系合同法、涉外仲裁与诉讼实务、法律英语等课程体系,纳入总学分10分、修业1学年(2个学期)的方式,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已通过英语六级的大二、大三学生招募30人,打造涉外法治教学专业样本。

三是抓服务为要,实施按需推进。2025年4月以来,积极布局涉外法治服务网点建设,利用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经开区法院、市公证处等工作实体设置涉外法治服务工作联系点10个,在人流较大的市一院、河下古镇游客中心等地设立涉外法治服务驿站4个。同时,在全市成立一支由青年执业律师、在校法律专业大学生共40人组成的涉外法治服务志愿者队伍,依托服务网点实际需求,阶段性、针对性将志愿者分配到服务网点随时保障应急联络、专业咨询、法律体检的各类咨询服务,一般问题由志愿者处理在萌芽、初始阶段,重大问题可由志愿者申请递交给涉外法治人才库专家研究、会商解决。

四是抓培训为纲,实施按类推进。将分类别、差异化培训作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2024年6月,举办涉外法治人才同堂培训,邀请上海、南京等地著名律师开展实训课堂,课程涉及企业海外设立发展框架设计、海外生产经营风险规避等。北京盈科(淮安)律师事务所履行实践基地职责,累计为在校师生开设“涉外法治大讲堂”三期,搭建平台传播涉外理念、招引储备人才,共计培训300余人次。2025年5月,市委依法治市办举办法治建设骨干培训班,分别邀请市律协涉外委、商务局为法治条线在职人员分析淮安涉外法治需求、讲授涉外诉讼程序要点,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涉外法治理论解读能力,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涉外工作问题、促进涉外经济发展能力。

(淮安市司法局)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