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堡村,属黄桥革命老区,地处泰兴市元竹镇西南角,与新街镇毗邻,由原大蒋和小蒋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86人,其中党员113人,占地面积3105亩,其中耕地面积2135亩。获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江苏最美乡村、江苏省水美乡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三星级康居乡村等称号。2020年4月,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江苏省唯一的“全国21家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蒋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早在千年前的人口大迁移中,由安徽蒋姓人家移民于此,开垦种植,繁衍生息。明朝初年,又有大量苏州阊门移民插户其间,因蒋氏人口众多逐渐随姓改之,故形成以蒋姓门族为主的三姓庄村落,早年曾有三姓庄,蒋家荡等庄名,后因水系环绕、岳家军抗金镇守等缘由而得名。
蒋堡的人文地理独特,护庄河由四池三桥相通,由北向南有龙王池、中池、兜包池、染缸池,池与池间架有万柏桥,万贯桥、万官桥。原村中一圆形小水塘(俗称“小池岸”),传说系“龙眼”,连接原蒋氏祠堂门前的一条南北向河道,古人称为“龙脊”。后因村庄改建,现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农民文化广场就建于“龙脊”之上。土地庙旁的大白果树据说系古人刘伯温所栽,面四池而居的村民人丁兴旺,由此走出去的学子、从军、经商者,不计其数。当年人们尊称为 “大先生”的蒋泽民(系泰兴最早的共产党领导人之一),号称才高八斗,他以乡绅身份作掩护,专门替平民百姓伸张正义。
蒋堡村属于苏中高沙土区域,沿袭泰兴东北部方言,历史上以种植粟类和大、元、小麦等农作物为主,兼顾种植玉米、荞麦、花生等,系典型的苏中农业区。蒋堡村立足土地集约发展,积极发展高效农业、休闲渔业、机械电子、服装加工等特色产业。采取“生态+”“互联网+”等方式,村企共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村庄整治,村组路道建设总长度超过32千米,硬质化率达100%,桥梁新建率100%,形成“五纵五横”立体交通网络,达到“路通、水通、人流通”;21条河道全部建成石驳或生态护坡;推进村庄绿化建设,绿化面积6万多平方米,实现了“有路就有绿,有河就有绿,有院就有绿”;建成农民广场、农家书屋、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等一批便民惠民设施;组建村庄“六位一体”环境管护专业队伍,实施筹资酬劳“工分制”。
蒋堡人崇尚文化,尊师重教。自清代始,村里就有私塾学馆设立。塾师以儒家“重礼尚教”思想为己任,广纳村中农家子弟而授之。民国初,开明绅士陈六中夫妇利用位于顾庄寺附近的蒋氏宗祠,创办了泰兴县第五临时小学。1949年后,蒋堡村先后筹建了蒋堡小学、蒋堡初级中学、蒋堡农中和幼儿园等,后因学区规划调整,才相继撤并。
蒋氏鼓书,源于明、盛于清,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为鼎盛时期,近年来通过不断挖掘,使之发扬光大。在兴建乡村大舞台的同时,营建了集表演场馆、民间艺术传习所于一体的泰兴鼓儿书——蒋堡书场。成立蒋堡鼓儿书研究组、表演队和艺术团,编写新鼓词,注入新内涵,通过传唱村规民约、红色文化和民间传说,寓教于乐,倡导“勤劳、智慧、进取、和谐”的新蒋堡精神,形成向善向上的良好村风。同时打造以鼓儿书、表演唱、戏剧等多种表演形式的“家风书场”,讲好“家风”故事,同时制作VR家训展馆和二维码解说,将家风家训内涵向网络空间挺进拓展,带动家风家训的传承和弘扬。2019年,泰兴市元竹镇成功举办首届蒋堡“鼓儿书”文化旅游节。
依据法理情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民调委员会等,遏制乡村陋习,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同时,村两委干部深入群众,采取“每天一小时”工作法,接待来访、倾听诉求固然属一小时范畴;分派劳动任务、与乡亲一起干活聊天,也属一小时范畴。2020年,农业农村部向社会推介21个首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蒋堡村入选,系全省唯一。
四池三桥古村落,文明花开漾新风。“鼓儿一敲咚咚咚,铜锣一打当当当。今天不把别的唱,夸夸蒋堡好地方。水清岸绿树成行,晚上散步亮堂堂。远望家家住洋房,近看户户达小康。”如今的蒋堡村,正乘着新时代的强劲东风,努力朝着乡村建设更新更美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