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法援律师——群众身边的“法律智囊”
2025-10-16 14:09:00  来源:法润江苏

江苏任尔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曹坤,是浦口区巩固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值班律师,参加法律援助工作三年来,他以其专业的能力与饱满的热情成为巩固社区群众身边不可或缺的法治力量。

服务时长“因需而延”

晚上十点,伴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曹坤律师迎来了今天最后一位咨询群众,而这样的延时服务,对曹坤律师来说已经是工作常态!

原来,巩固社区作为江浦街道保障房片区的中心承载区,居住人口约2.6万人,多为收入不高的工薪劳动群体,法律需求旺盛。2022年浦口区司法局在此设立了巩固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后,满足了部分群众的法律需求,但在工作站运行过程中,曹坤律师发现,对于“上班族”来说,想要到工作站咨询就必须得在工作时间请假前往,这无疑阻碍了很多群众的咨询之路。

为切实解决群众困难,曹坤律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通过扫码预约延时服务,让“上班族”和更多的群众能够在工作时间外,轻轻松松进行法律咨询。

“不能让群众等到‘上班时间’才解决急难愁盼。”弹性服务机制背后,是曹坤律师“群众需求在哪,服务就跟到哪”的坚定承诺。

服务内容“花样更新”

巩固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之初的定位是为群众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以及法律援助指引等,但随着工作站在巩固社区的知晓率、信任度越来越高,群众也对工作站提出了新的服务需求,曹坤律师也有了更多新的身份。

矛盾纠纷“调解员”:面对高频的邻里争执、家庭纠纷、物业矛盾,曹坤律师联合巩固社区网格员、社区民警,主动上门调解,在居民客厅、小区院落里释法说理,让冲突消弭于温情沟通中。小李是住在浦口某小区的业主,楼上住户地暖施工导致其家中天花板出现大裂缝,双方就维修和赔偿问题沟通未果,反馈至社区网格员。曹坤律师接到网格员求助后,立即联系双方组织调解,经过电话沟通、上门协调,最终组织双方晚上至工作站现场调解,经过曹坤律师不断说理释法,最终双方达成调解方案,签订调解协议,成功化解纠纷。

困境群众“陪办员”:聚焦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及困境妇女等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保护,曹坤律师陪同困境群众前往公安、妇联、民政、信访、医调委等部门,搭建沟通桥梁,提供法律支持,让群众诉求“有方向、有底气”。陈大爷在浦口区某医院静脉采血后出现全身瘙痒情况,多次治疗无果,其认为院方静脉采血过程中存在过错,双方约定至浦口区医调委进行调解,因其没有相关专业法律知识,特向工作站求助。曹坤律师接到求助后,当天下午陪同陈大爷至医调委进行调解,保障陈大爷权益的同时,还引导其通过合法渠道进行维权。

社区治理“参谋员”:作为“邻居”,曹坤律师以其认真、负责、专业的工作态度赢得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信任,在其请求下,曹坤律师以其专业化的服务深度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主动对接社区需求,针对物业选聘、拆迁补偿、各类“证明”开具等治理难点给于专业法律意见,推动基层决策法治化、规范化。

点亮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灯塔”

“谢谢曹律师,多亏您的帮助,我才能拿到工资。”

“不客气,你以后要多注意,不管多急,千万不能再动手了!”

小王是浦口区某外卖送餐平台的员工,因工资结算问题与站点负责人产生争执,甚至引发了肢体冲突,双方均受了伤。为在源头快速化解纠纷,曹坤律师收到江浦街道劳保所线索后,立即联系组织双方针对工资和就医赔偿等问题进行协商,经过多轮沟通,讲解法律规定,分析利弊,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

为进一步落实司法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援助“安心行动”,深入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困促共富”专项活动,区司法局将巩固社区工作站打造为“江浦街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工作站”,精准对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需求。据此,曹坤律师加强对新业态劳动者的普法宣传、咨询指导、援助维权,深化协同治理,主动与网约车公司建立联络机制,快速处理相关纠纷,以品牌化、专业化的服务,为新业态劳动者保驾护航。

从家庭琐事到新业态维权,从社区网格到政务机关,曹坤律师用行动诠释援助律师的责任与担当,未来,曹坤律师将继续以专业与温情,将巩固社区工作站打造为居民信赖的“法治港湾”。

来源:浦口区司法局 杨灿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