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扩大《长江保护法》以及土地、规划、生态环保方面法律法规的知晓率,淮安市着力长效普法,将“法润江苏 法护长江”落实落细在宣传机制、关键节点资源融合中,为“同饮长江水、共护长江美”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奠定扎实的法治基础。
以责任制为抓手,建立长效宣传机制。一是明确责任分工。印发《淮安市开展“法润江苏 法护长江”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生态环境、水利、交通等9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将长江保护法宣传纳入2023年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和职责。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围绕长江保护法的执法、司法和守法三个环节,分别明确责任牵头单位,负责统筹推进工作,召开2次协调联动会议,集中开展5场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市法宣办负责牵头抓总,协调各责任单位及其他相关单位的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加强跟踪问效。开展长江保护法专项宣传活动履职评议工作,围绕一个月活动开展情况即时督促,并将相关结果纳入年底履职评议范围。将长江保护法宣传活动纳入年底履职评议内容,对照普法责任清单,检查各相关单位全年工作开展情况。
以实效为导向,抓好重要关键节点。一是突出重点宣传对象。全市重点行业部门执法人员普遍开展1次长江保护法学习活动,领导班子开展1次专题中心组学习。组织执法人员登船向过往船民发放《长江保护法》《对里运河实施交通管制的通告》宣传单3000余份。二是突出重点宣传内容。结合普法需求盲点和执法工作难点,重点解读长江禁渔禁捕、固废污染防治、船舶污染治理等15条内容,整理编撰相关案例20余个,通过图文资料或视频动漫等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三是突出重点宣传载体。针对长江保护法的地域、人群、事情等特定性,采取“贴近式”普法,提升普法精准性。打造“一廊一堂一带”,“一廊”即在洪泽湖、大运河、淮河等水道的船闸打造宣传阵地,以服务窗口、执法艇、横幅等为载体打造水上宣传长廊;“一堂”即在水道周边村(社区)开设水上法治课堂,专题围绕水资源保护等开展定期宣讲活动;“一带”即在水道沿线结合大运河法治文化带建设打造“长江保护法”内容的法治文化阵地带。
以创新为引领,推动普法资源深度融合。一是融入法治文化建设。组织创作主题法治文化作品,对接西游集团、龙宫大白鲸等新媒体力量,创作长江保护法系列宣传产品。以长江保护法为主题向全市征集生态资源类法治文化作品15件。今年拟新建生态环境主题法治文化阵地3个,长江保护法宣传主题阵地2个、专区7个。二是融入基层依法治理。以长江保护法宣传为契机,组织全市村(社区)两委干部开展涉农生态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提升基层干部依法履职能力。将长江保护法作为全市“法律明白人”月度重点宣传内容,组织开展100余次专题宣传活动,走访入户2000余次。三是融入主题宣传活动。将长江保护法作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湿地日”等宣传活动的重要内容,并融入到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小学法治教育课、普法讲师团课堂内容中加入相关内容,不断扩大长江保护法的知晓率。
(淮安市司法局 胡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