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司法局立足职能、精准发力,将法治宣传教育法的新理念、新格局、新要求与本地持续探索的普法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在构建“大普法”格局、抓住“关键少数”与“未来多数”、推动普法形式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为新法的顺利施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一是聚焦格局构建,在压实责任、融合创新上展现新作为。新法明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并强调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近年来,高邮市的普法实践与此高度契合,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通过市委带头学法、市人大作出决议、市政府将普法纳入发展规划并足额保障经费等举措,强化组织保障。在机制建设上,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每年初编制责任清单与年度重点项目,年末召开履职报告评议会,有效凝聚全市40家普法责任单位合力,年均开展“一月一主题”普法集市活动30余场次。10月29日,联合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赴甘垛镇举办高邮市“学法知法守正·法治惠民入心”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主题宣传活动,集新法宣教、文艺演出、互动交流于一体,展示法治宣传教育法的主要内容,并重点介绍网格化服务管理在基层矛盾化解、政策法规宣传中的关键作用。在创新融合方面,注重培育特色品牌,推动普法从常规运作向品牌引领升级,成功打造“法治加邮鸭”普法IP、“驿路邮检”“法治号”公交专线等一批特色品牌,部分优秀经验入选司法部案例库。
二是聚焦关键对象,在分类施策、精准滴灌上实现新突破。新法特别关注“关键少数”和“未来多数”。近年来,高邮市的普法工作与此紧密呼应。针对“关键少数”,通过扎实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法、述法活动,建立“以考促学、以学促用”常态机制,推动领导干部将法治思维融入工作全过程,提升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履职的能力。10月24日,联合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市委依法治市办组织全市85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参加党内法规、法律法规考试。针对守护“未来多数”,着力优化全市63所中小学95名法治副校长配置并健全管理考核,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载体,年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300余场次。今年秋季“开学法治第一课”系列活动期间,通过创新“法治双师课堂”模式,汇聚法治副校长及“校园法治辅导员”专业力量、强化家校协同教育效果等举措,有效增强青少年普法的针对性。同时,联合检察机关打造的扬州市首家多功能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以“驿路童行”品牌为核心,推出模拟法庭、VR法治体验、机器人法律问答等“沉浸式”项目,建成以来累计接待青少年超5万人次。
三是聚焦形式创新,在提升效能、融入日常上探索新路径。新法强调法治宣传教育应注重精准化和创新性,采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高邮市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线上,充分运用融媒体手段,统筹“报网端微屏”资源,打造“法润邮城”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新媒体矩阵,开设“二十四节气普法”“每日一典”“暑期法治充电站”等专栏,采取直播互动、案例普法、有奖竞答等形式进行“云端送法”,年均发布以案释法案例100余篇,单日阅读量最高突破2000人次。线下,紧抓重要节点和群众生活场景,例如依托元宵等传统节庆开展“法治游园会”;在“苏超”赛事期间打造“第二现场普法嘉年华”,将普法融入球迷观赛场景;结合文旅场景设立“法治夜市”“法治小铺”等,将普法融入市井生活、文旅消费。同时,深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出高邮运河法治文化体验线,打造小拇指法治馆及一批镇村法治公园、法治广场和法治小区。在法治文化作品方面,全年征集蛋雕、微视频、剪纸、歌曲、清曲、漫画、书画、三句半等多形式作品,推出精品佳作30余件。其中,《以法之名 守护长江》视频获“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刊播,累计播放量超25万次。
(高邮市司法局 郭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