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扬州市司法局积极构建全链条普法服务体系,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从“文本规定”转化为“实践效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深度解读,部门联动推进立体普法。联合市工商联、市发改委等部门,组织“服务民营企业普法宣讲团”34名专家成员走进企业、园区,融合法律实务与本地实践,开展普法宣传。重点围绕融资支持、科技创新、规范经营等重点章节进行宣讲,向企业赠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企业全流程法律风险图谱案例》等读本,定制发放司法行政惠企联系卡,公布“扬法营商”小程序以及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等法律服务获取、监督渠道,累计开展专题培训6场,现场发放相关读本及联系卡800余份。市司法局联合市工商联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专题讲座,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姚爱国以《以法之名护航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为题,围绕立法目的、过程、特色亮点等方面内容开展专题辅导,为企业代表、全市司法行政及工商联干部职工进行系统解读与阐释。依托“扬法营商”直播间开辟“处长讲政策”栏目,开展民营经济促进法亮点及最新科创政策解读,在公众号开设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系列专题专栏,发布民营经济促进法及相关政策宣传30余篇,触及更多企业。
精准对接,紧扣需求破解发展难题。整合线上平台、线下窗口、商会协会等渠道,全年分批次邀请50家重点企业开展“促进法面对面”研讨座谈,共同探讨法律实施后企业的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现实挑战,采取“企业诉求直报+专家现场答疑”模式形成闭环服务,协调解决融资贷款、高新技术运营等企业诉求,助力民营企业纾困解难。推动法律实施与“万所联万会”“产业链+法律服务”等行动结合,组织开展一轮“送法上门”活动,推动多家协会、商会组织会员企业深入学习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法治体检”,同步收集企业对法律实施后配套政策的建议。依托市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中心,设置民营企业法律需求观察点,选派业务能力突出的专业律师、公证员在窗口值班,先后组织专家律师、企业经营人员等研制适销对路的“全生命周期”企业法律服务产品100余件。
完善配套,共筑法治营商优良生态。联合市发改委、市工商联等部门召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落实。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对现行规范性文件开展“拉网式”排查,清理违反公平竞争的规定,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打造“扬州市涉企行政检查服务一体化平台”,将同一部门不同内设机构对同一企业的检查、不同部门相近时段对同一企业的检查归并整合,实行联合入企,减少检查次数。企业可查询检查依据、人员资质等信息,通过一体化平台企业端对检查行为进行监督评价,对违规检查可实时投诉。一体化平台已累计录入检查任务10573项,其中8873项已完成;从“双随机、一公开”平台共享检查任务9707项,其中7097项已完成;已开展跨部门联合检查任务310项,平台归并整合待联合检查任务502项。1-9月,全市入企检查同比下降33.18%。
(扬州市司法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