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三端发力”推动乡村法治服务提档升级
2025-11-13 15:28:00  来源:法润江苏

今年以来,扬州市江都区司法局聚焦“前端宣传、中端调处、末端服务”三端发力,抓实乡村法治宣传、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等工作,不断推动乡村法治服务提档升级,让司法行政各项服务“暖心”更“亲民”。

一是聚焦前端宣传,法律知识“精准供给”。依托“普法女生走基层惠民生”活动,成立一支由“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组成法律服务团,采取场地轮动的方式,定期开展“法律集市”活动,通过舞蹈、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节目,结合“以案释法”“讲述身边的事”等,多形式普及婚姻家庭、土地等群众常遇见的法律知识。同时,为群众提供公证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办理等服务。今年以来,全区共开展“普法女生走基层惠民生”活动80余次,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0000余人次。在古镇邵伯打造“邵伯法治驿站”,根据青少年和群众不同的普法需求,设置开放式法治图书角,方便群众有选择性地学习、阅读、领取不同法律资料。深耕“云上普法”阵地,开设“运河法治之声直播间”,推出“普法女生”法治播报11期,通过互动式、沉浸式的普法体验将复杂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案例解析,让“部门普法女生+律师”走进乡村群众之间,让法律知识以“零门槛”“沉浸式”方式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二是聚焦中端调处,矛盾纠纷“高效化解”。深化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充分发挥“调解+网格”优势,以司法所为核心,建立人民调解员与网格对接机制,按照“早排查、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的原则,对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制定化解方案、及时调处,避免矛盾升级。今年以来,已开展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活动50余次,累计排查出矛盾纠纷隐患500余起。强化“三所”联动机制,推行“1名司法所工作人员+1名社区民警+1名法律工作者”的联合服务模式,将执法权威、调解智慧和法律专业有机融合,提升矛盾化解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实行“3天电话回访、7天跟踪问效”,有效防止矛盾纠纷的“回潮”反复。结合各镇特色,打造“邵伯舅舅”“宜帮忙”“樊事有解”等13个镇级人民调解工作品牌,推动大量矛盾在基层实现“就地化解”。今年以来,镇、村两级调委会共调处各类纠纷5280件,调解成功率达98.5%。

三是聚焦末端服务,法律服务“贴心保障”。针对城乡法律服务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全区布点投放15台“都好援”公共法律服务终端机器,建立起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治宣传、法律咨询、行政执法监督于一体的线上可视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方便偏远地区乡村群众在当地的司法所就能与城区法律服务工作人员进行视频会面,打破城乡空间限制,实现“全网覆盖、互联互通、网上申请、视频会见、在线互动”的远程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同时,在“智慧江都APP”、微信小程序同步上线“都好援”平台,最大限度满足乡村群众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聚焦江都花木盆栽、水产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特色产业,组织开展“法治体检”58余次,审核土地经营权流程、产业结构调整、采购(销售)、消费者买卖等合同35份,提出专业意见40余条,帮助规避潜在风险。在丁伙镇成立花木园艺实践基地法律援助工作站,推行“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模式,让农户享受到全时态‘不间断’的优质服务。在小纪镇打造大成水产调解工作室,先后累计化解涉水产养殖矛盾纠纷20余起,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江都区司法局)

编辑: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