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乡村建设是提升基层群众法律素养的关键点,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一环,灌云县司法局以四大法治建设为抓手,呈现法治乡村新面貌。
夯实法治队伍“底色”,厚植法治力量。引领“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一是发挥村两委成员“带头人”作用,引导树立法治风尚。督促各村(社)两委成员加强组织开展法治思想学习工作,召开村民法治满意度测评会,形成两委成员述法工作报告,利用有限条件加大村级法治阵地建设力度,营造浓厚尚法氛围。二是深耕法治力量保障,壮大基层普法队伍。全县共培养法律明白人1796人次,在302个行政村、27个社区配备律师、法治工作者,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打造乡村法治软环境。今年以来开展各类普法活动600余场。
擦亮依法行政“本色”,落实法治职责。对乡镇行政执法工作提要求、保质量。一是认真落实严格公正文明行政执法要求,印发《灌云县深入推进行政柔性执法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导和监督镇街执法人员采用包容审慎执法方式处理乡村用地建设、农产品生产经营等方面执法案件,持续优化乡村执法环境。二是根据江苏省《行政执法案卷制作及评查规范》,推动落实“三项制度”,实地走访督察行政执法工作,出具法治意见,保障涉及乡村各类案件执法质量。今年开展行政执法培训会议2次,明确乡镇行政执法权,规范执法流程,让基层百姓切实感受到执法的公平正义。
增添法治文化“亮色”,突出法治特点。打造“普法+非遗”普法新模式。一是邀请淮海戏剧团开展巡回表演,融合本地乡村文化,编排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法治节目,如小品《法治“灌”爱你我他》、情景剧《爱网购的小豆丹》、快板《快板说民法》等,致力打造乡村特色普法品牌。二是不定期开展乡村零距离普法“摊位”活动,进行法治日常小知识问答,答对即可现场免费参与印有法治标语的非遗漆扇制作,煽非遗之风,点法治之火,点亮乡村法治文明之路。
提升法治质效“成色”,彰显法治成果。“没想到现在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能够为我解决这么多的法律问题,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一位因赡养问题困扰良久的无收入老人姜某握着四队镇法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道。灌云县司法局贯彻落实《江苏省法律援助条例》内容,持续优化13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今年以来新建立21个村级法律援助站点,引导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服务,鼓励律师及法援志愿者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等群体开展针对性“法援村居”宣传活动,让乡村法治服务离得近、走得深、做得好。
(灌云县司法局 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