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有关系、能内定”的幌子,设下诈骗陷阱。近日,河南省新乡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花钱找关系入职”的诈骗案件。以犯诈骗罪判处被告人侯某有期徒刑三年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2024年8月,某部门大数据中心发布招聘信息后,被告人侯某指使林某将招聘信息发送至其所在的微信群中。被害人冯某发现该招聘信息后,便联系林某称自己的儿子小冯想报考,但是不符合报名条件,侯某声称认识某部门大数据中心负责人,肯定能把事跑下来,并招聘为事业编人员,但前期需要40万元的活动资金。冯某信以为真,当即转款40万元,侯某将款项用于偿还个人债务。案发后,被告人侯某家属退赔被害人全部损失。
新乡县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侯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他人财物,数额巨大,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侯某虽不具有自首情节,但到案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且自愿认罪认罚,可以从轻处罚。遂依法做出上述判决。
法官提醒
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招录人员有着严格、规范的规定和程序,任何宣称“花钱就能解决工作编制”“找关系就能内定入职”的说法,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千万不能病急乱投医,给骗子可乘之机。
求职者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官方网站、正规招聘平台等合法合规的渠道,获取工作岗位信息,积极参加公开招聘考试,用自己的真才实学赢得工作机会。面对陌生人的“热情帮助”,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随意转账汇款。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避免遭受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