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淮区熙南里街区的青石板路上,晨光洒落在灰瓦白墙上,南京镜见律师博物馆便坐落于此。走进博物馆正门,古铜色的“镜见”二字精巧雅致。题字下方,一面圆形水镜平静摆放,法平如水,水平如镜,既象征着法律的公平公正,又如同明镜般时刻警醒着人们。展馆内,参差的木质柱体构建成框架结构,纵横井然、方正有序,寓意着法律的体系框架坚固恒久。年底,他策划的“人民至上— —走进新时代的民法典书法展”在博物馆开幕,江苏省书法院的书法家们“遴选”民法典金句,以篆、隶、楷、行、草五体现于纸端,律师捧着民法典单行本给市民送“法律年货” ,这样的画面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袁胜寒站在博物馆的“法治长廊”里说道。[全文]
从宪法公园的庄严肃穆到社区普法的烟火气,从企业法治文化的蓬勃发展到青少年模拟法庭的激烈交锋,法治精神正悄然融入金陵城的肌理,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的文明底色。南京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南京将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 “一茬接着一茬干”的韧劲,持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推进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描绘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新图景。[全文]
设立区行政争议调处中心,深化行政复议、调解、诉讼协同联动,为高效化解行政争议提供全新平台。[全文]
对军属家庭、退役军人安置企业进行“法治体检” ,排查涉及劳资纠纷、合同履约、财产继承等问题,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点,对发现有涉军困难家庭,及时慰问,并第一时间协调妇联、民政等部门给予相应的帮扶救助。[全文]
建邺区司法局党委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指导莫愁湖街道文体社区党委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调解工作体系,打造出“预防在先、调解在前、化解在早”的基层矛盾治理新范式。推动基层治理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 、从“末端处置”向“源头治理”的深层次转变。[全文]
同时,江宁区依托“江宁司法”微信公众号和“江宁普法”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平台,联动报刊、广电传统媒体,从线下宣讲到线上传播,从行业监管到全民普法,以“立体化”的法治矩阵,为预付式消费装上“安全阀门” 。[全文]
针对不同群体差异化需求,开展“普法进校园” “普法进企业” “普法进村居”等系列主题活动,累计举办活动100余场次。[全文]
江宁区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文化建设要求,以创新思维构建特色法治生态体系,通过品牌打造、惠民工程落地、传播载体创新、阵地网络构建及标志性空间塑造等多维举措,形成了覆盖全域、贴近群众的法治文化建设新格局,有效提升了法治文化的传播力与渗透力。[全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全民法治素养, 7月10日至9月30日,市妇联、市委网信办、市司法局、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开展第十二届家庭学法竞赛短视频展示征集活动。[全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关工委《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 ,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中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7月18日上午,由栖霞区关工委主办。[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