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四字诀”深化法治乡村建设
2023-07-27 10:00:00  来源:法润江苏

溧水区司法局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为抓手,通过育、建、造、优,深化法治乡村建设。目前,溧水区已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2家。

一是“育”法治人才,深化法治队伍建设。创新开展“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采取“大班式、小课堂、自学式”三式培训法分期分批组织村“两委”干部、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训,实现培育一人、带动一片的目标。累计培育“法律明白人”1334名,组建了一支由普法联络员、讲师团、志愿者组成的近千人的“法治带头人”队伍。

二是“建”法治阵地,厚植法治文化土壤。对辖区内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开展动态管理工作,制定“5431”动态管理工作清单:“五查”——查各类规章制度、选举记录、议事记录、活动记录、依法治理情况;“四看”——看整体、党群服务中心、法治宣传阵地、村户;“三问”——问有关部门、村(居)干部、村(居)民;“一议”——对村、社区民主法治创建情况交换意见并指出不足,让基层在落实相关要求开展具体工作时看得懂、弄得清、干得明白。高标准打造东屏国防园法治文化特色园、云鹤山村法治文化广场、群力社区法治教育基地和溧水特殊教育学校中小学安全实操基地,目前,全区有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6个,市级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2个。

三是“造”普法氛围,强化基层法治意识。设计制作普法形象大使“溧晓法”和“溧晓德”,深入乡村开展“携手乡村·典亮文明法治”活动,推进“民法典进农村”,成立“八五”普法讲师团,列出“课程式”普法菜单,发布“普法小视频”,以生动有趣的形式解读民生热点相关法律法规。开展以宪法为核心内容的法律进农村、进社区等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公民法治素养,进一步深化乡村法治意识。“八五”普法以来,开展普法活动超过1000场次,受教育人次超过30万。

四是“优”顾问制度,提升法治化水平。优化“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法律顾问服务乡村(社区)治理活动,通过审核村规民约、合同协议,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等,有效降低法律风险。实现全区118个村(社区)援法议事全覆盖。推出洪蓝街道无想寺社区的“流动的茶馆”、柘塘街道荷花社区的“荷”邻有约、永阳街道交通路社区的“老张下午茶”,柘塘街道群力社区“茶文化七步议事法”等具有溧水特色的援法议事品牌,以茶为媒,解决了大大小小的矛盾,拉近社区与居民的距离,让居民与社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在全区八个镇街司法所均配备智能法律咨询自助机,实现智能法律咨询服务在最基层发挥效能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乡村法治化水平。目前,已有《南京市溧水区荷花社区“533”微治理工作法助推法治乡村建设》、《南京市溧水区无想寺社区“流动的茶馆”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案例》等2篇入选司法部12348中国法网案例库。

(溧水区司法局 夏一飞)

编辑:胡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