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司法局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不断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强化保护,促进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
一是行政管理+联席会议,重建知识产权“平台链”。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昆山市知识产权局,将原市政府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域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合并调整成立昆山市人民政府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联席会议,进一步行政执法、司法保护、鼓励创新、法律服务、普法宣传等方面的部门职责,形成分工合理、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在联席会议机制下,昆山市司法局主要承担提供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指导公证、仲裁、调解等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库建设等方面职能。
二是法律服务+专业品牌,重理知识产权“服务链”。紧紧抓住国务院《专利代理条例》修订带来的新机遇,加强知识产权领域法律服务机构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建设。推动江苏海联海律师事务所、江苏昆成律师事务所、江苏誉腾律师事务所等3家律师事务所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证》,全市20余名执业律师同时具有“专利代理师职业资格”,打造“法律服务+知识产权”双执业模式,将传统情况下侧重于纠纷解决的“事后”服务,转变为向代理专利申请等业务范围前移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体系。
三是法治体检+按需引领,重塑知识产权“产业链”。联合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联全面开展知识产权领域法律风险排查分类,动员全市600多名执业律师深入昆山开发区、高新区、花桥开发区等3大产业园区、昆山市工研院、清华科技园、阳澄湖科技园等3大科技园区,针对3467家创新型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按照“过程流程化、成果书面化、建议定制化”要求,排查出各类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共计263项。根据排查出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组织市律协针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编制企业知识产权合同范本、法律服务清单、纠纷应对指南,提供全方位法律指导。
四是法治驿站+贴身服务,重筑知识产权“创新链”。坚持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市司法局副局长蔡明骅与市社科联主席、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薛菊芳共同签订“创意创新法治护航”昆山市版权保护法律服务团结对协议,按照“园区结对、进驻楼宇、企业共建”等服务模式,将一站式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开展“一园区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楼宇一法治驿站”建设,在科森科技、友达光电等企业率先成立集“律师值班、法治体检、普法培训、纠纷解决”等功能于一体的知识产权“法治驿站”,建设创新型企业身边的“半小时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圈”。
五是规范执法+纠纷解决,重构知识产权“保护链”。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能,推进知识产权执法规范化建设,统一执法裁量标准,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联合市知识产权局、市版权局连续举办首期“知识产权课堂”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班、昆山市新时期版权运营模式培训班,组织各区镇分局、综合行政执法人员40余人参加培训,提升知识产权执法规范化水平。依托昆山市公证处“区块链+”平台为各类发明创造提供全程公证服务,探索设立知识产权律师调解工作室,加强非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强化诉调对接,促进知识产权纠纷快速有效解决。
昆山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