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立足群众需求,从文化阵地建设、法治活动品牌打造、文化表达创新三个维度入手,将地域文化、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有机融合,切实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建设古今融和法治文化阵地。持续优化提升大运河法治文化精品线路。以“山塘线”提升工程为重点,依托“法治号”游轮串联白居易纪念苑、南社纪念馆等景观节点,系统展示古代山塘治理中的法治典故,形成特色法治文化体验线路。整合胥江片区汤斌馆、江苏巡抚衙门等历史遗迹资源,打造“獬小薰法治游”品牌,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精心规划亲子游、党史教育等4条主题线路。构建多元文化融合展示区。有机串联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五卅路等红色资源,形成“红色子城文化双塔”法治行走路线,实现红色文化、廉洁文化、法治文化深度融合。挖掘、提炼平江路法治文化内涵,打造“平江古巷”中张家巷法治文化街区,推进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彰显文化底蕴、富含苏式特色。
二是打造特色法治活动品牌。创新活动载体,打造“法曲律韵”主题活动品牌,以昆曲为载体,走进社区、学校演绎《窦娥冤》《十五贯》等经典昆曲桥段,让群众在艺术欣赏中感悟法治精神。打造互动式普法品牌。结合司法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法治游园会,创新设置法治飞行棋、花灯DIY等寓教于乐互动项目。组织法治文艺汇演,创编山歌《法治社会幸福花》、小品《假理财真诈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围绕青少年法治教育需求,开展“护花成长”法治故事会,累计征集亲子学法视频作品50余部。推出“法治+非遗”特色课程,将泥塑、剪纸等传统技艺与法治教育相结合,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法治体验。
三是创新法治文化表达方式。连续4年举办“法润姑苏·最江南”法治文创节活动,征集漫画、海报、短视频等作品1932件,组织参加市级法治主题非遗作品创作大赛,多件作品获得佳绩。开展“指尖秀法”活动,五谷画、剪纸、核雕、宫灯、苏扇等传统手工艺与法治文化相结合,围绕山塘法治文化体验线,创作以白居易纪念苑、吃讲茶等为题材的非遗法治作品304件。创新普法形象设计。立足传统文化和法治典故,先后推出区法院“苏小獬”、沧浪街道“獬小薰”、虎丘街道“七狸”等7个普法卡通代言形象,配套开发三维人物形象、表情包等文创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动漫、微视频等新媒体传播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