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以来,张家港市创新推出分层分类、精准滴灌普法举措,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特色普法路径,推动法治精神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全面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筑牢坚实法治根基。
一是尊法赋能强骨干,激活国家工作人员“关键少数”。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优化法治教育培训网站等载体,通过800余期党政平台《学法导读》《法院审判》等法律解读、典型案例,培育法治思维。制定《张家港市行政执法过程中开展精准普法的工作指引》,将执法与普法需求相结合,进一步促进执法人员与执法对象法治素养双向提升。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举办“尊法铸魂学法赋能”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公共法律知识竞赛、普法骨干培训班等活动,5年内566名新任领导干部参与任前考法,3799名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参与线下旁听庭审,以赛促学、以考促学、以案促学,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二是学法护航护幼苗,守护青少年“未来力量”。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机制,全市209所校(园)均配备法治副校(园)长,法官、检察官、民警、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走进学校上好“法治第一课”“法治休业式”“法治非遗进课堂”,“一校一法官”“法治班委”“法援护民生·华仁护成长”“警·校”联盟、“爱立方”法治宣讲团等项目浸润校园。法宣中心、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切实发挥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作用,“法润沙洲·法护未来”青少年暑期法治夏令营广受好评,周六“七彩法治创作营”“法治光影厅”走心吸睛,融媒小记者法治实践有声有色,沙洲职业工学院“大学生法治成长项目”创新实施。2022年“江苏省道德与法治思政课程基地”落户市一中,2023年承办苏州市第五届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启动仪式,市二中学生在第九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中荣获二等奖。
三是守法致远稳底盘,助推市场主体“发展引擎”。编发《企业刑事犯罪风险防控手册》《法正安商企业经营法律指引》等资料,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建立7家“律管家”服务驿站,持续推出“红链直播间”“法企同行”“法治体检”活动。创设“益企联心”大讲堂,邀请20余家单位58堂涉企法律政策宣传精品课程,方便企业按需点单。成立“司法助企一站式服务中心”,上线“司法助企一体化平台”,提供线上线下集约化助企司法服务。集聚涉外法律服务资源,成立涉外法治专家库,举办涉外商事法律服务专题交流会。组织普法志愿者、律师等常态化走进企业,宣讲合同风险、劳动人事、知识产权等与企业经营发展有密切关联的法律法规,增强员工法律知识,提升企业经营能力。
四是用法安居固根本,厚植村(居)民“众志之基”。持续深化“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组织基层普法骨干暨法律明白人培训、研学,举办“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法治主题沙龙、“我是法律明白人”专辑广播活动,不断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服务群众能力。结合“文明365”每周推出普法微集市,以基层实际法治需求为导向,深入群众开展法治宣传引导,推动基层依法治理水平稳步提升。活用“法官村官双向交流”“新时代村官法治讲坛”,提升村(社区)干部法治素养。开设田间“巡回法庭”、家门口“庭审公开课”,组织“暨阳玫瑰・法安万家”“相约48・与法同行”“妇儿双护课堂”“文明365周末集市”等特色活动,推进建设村“学法小积分”、青龙村“家庭法律顾问”、新南社区“南小宣直播间”等“一村一项目”,让法治精神融入群众生活。
五是普法入“新”拓维度,服务新业态“行业中坚”。制发普法入“新”系列法治宣传服务活动方案,社会工作部、人社局、市场监管局、交通运输局、总工会等重点单位梳理明确5大方面20项具体举措,首批打造10个法治护“新”服务驿站,培育“党建引领 法治护‘新’”党建共建品牌,用好“小哥律所”“小哥律管家”,开展“法润沙洲 普法入‘新’”法治灯谜闹元宵、“弘扬雷锋精神 传播志愿薪火”普法入“新”主题宣传讲座,组织专场普法观影、普法流动微课堂,积极规范新业态发展,保障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