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阴市司法局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助力知识产权保护建设,为高质量发展优化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
一是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把好知识产权保护文件审查关,规范审查程序、严格审查标准、贯彻双重审查,牢筑法律“防火墙”。对《关于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江阴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知识产权推进计划)管理办法》《关于大力推进产业强市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等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并提供审查意见,筑牢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基础。
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执法监督。强化市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壮大执法力量,提升执法能力。完善专利行政执法巡回审理庭职能。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专项行动,保持打击知识产权假冒和侵权的高压态势。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行政执法联动协同与沟通移送机制,推动本区域专利执法常态化,提高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效能。创新市场监管方式,统筹全市行政执法力量,开展知识产权市场巡查,建设全面响应、全面公开、全程管理的知识产权监管平台。加大出入境环节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深入推进中国制造海关形象维护“清风”行动,严厉打击侵权货物、物品进出境。
三是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司法改革和法官职业化建设,努力提升知识产权审判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民事、刑事和行政审判职能。围绕重大典型案件加强司法审判宣传工作,以司法审判活动带动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
四是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快推进中国(江苏)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江阴分中心建设,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建设江阴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平台,实现知识产权举报投诉、维权援助和执法流程管理线上线下一体化。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体系,实现维权援助网络在全市范围的覆盖。探索“互联网+”等新业态的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打造全省领先、工作高效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鼓励引导自主知识产权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主动寻求知识产权进出境保护。
五是开展知识产权预警研究。推进知识产权维权预警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立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围绕江阴市百家上市公司及拟上市公司、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产业技术联盟等重点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分析和预警研究,鼓励企业、行业建立知识产权维权联盟和预警分析合作共同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形成多元化的知识产权纠纷应对和预警机制,提高江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六是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建立政府主导、媒体支撑、公众广泛参与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体系,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知识产权宣传活动,扩大“4·26”知识产权宣传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专利周等活动的社会影响。将知识产权宣传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普法教育、科普宣传、文明创建等全民文化宣传活动。通过专版、专栏、论坛等新闻传播形式,加强对重大知识产权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的宣传,推动群众性发明创造活动的广泛开展,营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江阴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