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到校园暴力如何维权?”“电动车电池爆炸伤人谁来担责?”……在泉山区,这些群众身边的“法治难题”,如今有了专业又暖心的解答。“‘泉’民说法,今天我来说!”这句亲切的开场白,正化作泉山百姓身边的“法治好声音”。
为让精准普法真正浸润人心,泉山区委依法治区办创新推出“‘泉’民说法”系列普法短视频,首期20个选题皆来自“法治民议”活动中群众的高频诉求。专业律师化身“法律知心人”,把生硬法条化为有温度的“普法指南”。
从“我讲你听”到“你需我应”,从“你问我答”到“你说我做”,这一场场生动的普法实践,源于泉山区以“法治民议”活动为抓手的深度探索——建立“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三问”机制,贯穿基层法治建设全链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破解法治难题,强化监督反馈,让法治阳光不断照亮基层群众依法维权的“幸福圈”。
“面对面”问需
法治服务对准群众
“多亏了专业人士帮忙,把麻烦事儿给俺们解决了,不然真没辙。”近日,桃园街道临黄社区居民拾先生说起自家与邻居地界纠纷的顺利和解,难掩感激之情。
拾先生的话语,恰恰道出了泉山区“法治民议”的核心——群众需求,始终是基层法治建设的“风向标”。泉山区常态化征集群众法治需求,推动法治服务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以法治方式破解群众“急难愁盼”,切实解决基层依法治理突出问题。
近日,一支由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法治体检”服务团,深入徐州市市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徐州滨湖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把脉问诊”。“如何做到规范用工”“安全生产环节总担心有盲区”……面对企业负责人抛出的问题,服务团提供一条条具体建议直指症结。泉山区司法局联合区工商联充分发挥“政企‘泉’商汇”对话平台作用,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法润民企”等活动,精准对接企业法治需求,畅通执法监督渠道,推动执法监管更精准更透明。
借“面对面”问需,一场场直击企业痛点、紧扣群众期盼的法治行动,正生动彰显着法律服务精准对接需求的转变。
“点对点”问计
法治利刃直击痛点
“点对点”问计于民,方能让法治利刃精准直击基层治理难点。
以基层法治“一点两员”工作机制为支点,泉山区将“法治联系点”深深扎在基层一线,让“法治观察员”“法治督察员”化身民意雷达,推动“法治民议”的智慧真正融入基层治理血脉。
近日,泉山区委依法治区办组织基层“法治观察员”“法治督察员”赴万科淮海天地商圈,展开一场深入而细致的法治观察活动。在随后召开的“法治民议”专题座谈会上,各方声音真诚碰撞。“我们社区老年人居多,建议普法的内容和方式贴合他们的接受习惯。”段庄街道纺西社区书记余兰代表基层法治观察员发声。紧接着,江苏永伦律师事务所律师蒋贵斌代表基层法治督察员表示:“我觉得基层反映的普法需求难以解决,主因是专业法治力量不足,建议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
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声音,正是法治力量在基层蓬勃涌动的生动写照。自“一点两员”机制建立以来,已累计收集问题线索48条,解决问题25项。如今,这一机制正推动法治力量沿着民意脉络下沉,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取之不尽的“群众智慧”。
“实打实”问效
法治建设彰显民主
近日,在金山街道碧水湾社区,街道司法所调解员上门调解一起邻里噪声纠纷,经友好协商,双方很快达成和解。“解决问题快,不伤邻里情,还能对处理结果打分评价。”社区居民们纷纷对这样的调解服务点赞。
透过百姓身边事,洞察民主法治新气象。法治建设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
泉山区“政务服务体验官”队伍的组建,更是将“需求采集”升级为“沉浸监督”。6月12日,该队伍正式成立,人大代表、企业代表、法律工作者、群众代表等各界人士接过聘书,参与政务服务体验、监督等工作,助力政务服务质效提升。
监督反馈机制是“法治民议”的生命线。泉山区通过“体验官暗访、观察员跟踪、督察员回访”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法治建设成效由群众打分,于细微处绘就法治为民的暖心画卷。
在泉山,法治成效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群众脸上的笑容、口中的认可。未来,泉山区将持续推动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泉山新实践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织就一幅洋溢着幸福质感的法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