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方巷镇沿湖村以特色“渔舟话解室”为抓手,将矛盾调解与乡村旅游服务深度融合,巧用“渔家智慧”高效化解旅游纠纷,为游客与村民织密“和谐屏障”,让节日里的乡村旅游既有热闹氛围,更添安心体验。
双节前后,方巷司法所聚焦“专业赋能”,为调解工作明确“法律标尺”。其中,司法所牵头开展“调解能力提升专项行动”:针对沿湖村住宿订单、餐饮服务、游船安全等旅游纠纷高发场景,梳理编制《乡村旅游常见纠纷法律指引手册》,清晰界定“退改订单法律依据”“餐饮消费举证责任”“游乐项目安全责任划分”等具体问题的法律边界,并采用“案例+条文”的通俗形式,确保调解员看得懂、用得活,为后续调解工作筑牢专业根基。
“渔舟话解室”创新突破传统调解模式,调解员多为熟悉渔家风俗、通晓旅游服务的本地村民或志愿者。他们揣着“小板凳”穿梭在民宿院落、渔家乐堂屋、湖岸景点周边,把调解现场直接“挪”到游客眼前,打破了“坐堂等纠纷”的传统模式。针对双节期间频发的住宿订单争执、餐饮服务误解、游玩项目协调等问题,调解员凭借“熟民情、懂民俗、知规矩”的独特优势,第一时间介入、就地高效化解,不仅平均调解时长不足30分钟,矛盾化解率更实现100%,用“渔家温度”化解了游客与经营户的分歧。
除“被动调解”外,“渔舟话解室”更着力延伸主动服务链条,从“事后化解”转向“事前预防”。节前,工作人员主动走进民宿、餐馆、游船等经营户家中,针对性开展“纠纷预防培训”,明确价格透明公示、服务规范标准、安全醒目提示等具体要求,从源头减少纠纷诱因;节日期间则每日安排1组调解员轮流值守,在游客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调解点”,既能即时解答旅游咨询、回应游客需求,又能动态排查潜在矛盾,将纠纷隐患彻底消除在萌芽状态。
这种“接地气、高效率”的调解模式,既让游客在沿湖村获得舒心游玩体验,也为经营户守住了良好声誉。双节期间,沿湖村旅游相关投诉量同比下降60%,“渔舟话解室”已然成为乡村旅游的“隐形守护者”——不仅守住了渔家邻里间的和睦氛围,更成功打响了沿湖村“平安旅游、和谐乡村”的特色品牌,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和谐动能”。
(邗江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