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三项加法”推动网络安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2025-10-17 09:59:00  来源:法润江苏

为全面筑牢网络安全法治屏障,提高社会公众网络安全法律意识,南通市海门区通过构建立体化、沉浸式的宣传体系,以“三项加法”推动网络安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全域覆盖,织密“云端+地面”的防护网络。打通“区—镇—村”三级普法脉络,以线上线下联动实现网络安全宣传无死角。通过线上宣传扩面造势,各区镇公众号、微信群、直播间化身“云端普法站”,利用“法润海门”“小悦说法”“法润民生微信群”等平台定期推送网络诈骗典型案例,邀请司法干警、律师、法律明白人走进村居直播间,与网民在互动中交流网络安全知识,使群众在指尖上即可提升对网络上常见陷阱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线下,完善“1+11+N”普法宣传网,依托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司法所以及N个党群服务中心、法治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线下接力,多部门联合深入各村居(社区),采用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宣传展板、面对面普法宣讲等形式开展网络安全普法宣传活动,切实提高全区群众网络安全防护技能。

二是精准滴灌,开设“需求+服务”的法治良方。坚持精准普法,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开设定制化网络安全普法良方。紧抓关键少数群体,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头雁”作用,各单位内部定期开展网络安全理论知识集中学习宣贯会、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强化机关干部涉密信息保护和网络设备安全管理意识。聚焦“一老一少”群体,针对“银发族”专设个人信息保护、防范网络诈骗等课程,用方言讲解案例,传授定期更新密码、谨慎授权APP权限等实用技巧,增强其网络风险免疫力。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结合“开学第一课”、网络安全宣传周等重要节点,走进全区70多所中小学,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观看宣传片、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增强青少年网络信息分析能力。

三是创新赋能,迸发“科技+民俗”的普法火花。运用创新思维,探索网络安全普法多元路径。区委网信办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普法实践,其精心打造的AI机器人“海清清”依托大数据模型和全国法律数据库实现智能语音识别与法律条文精准匹配,智能互动解答为青少年剖析《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以鲜活案例揭示网络欺凌与信息泄露之害。区司法局联合区公安局、区网信办、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佳节之际,用印有网络安全主题的红灯笼装点出浓厚节日氛围,将网安知识融入法治灯谜题目之中,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网络安全知识相融合的方式,为辖区居民送上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意义的节日文化盛宴。非遗剪纸艺术则变身法治载体,老党员干部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将“反诈”“拒谣”等情景与剪纸作品情景交融,打造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到网络安全知识。

(海门区司法局 何卓)

编辑:任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