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以来,京口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京口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普法方式、提升普法质效,切实增强全民法治素养。
紧抓重点、厚植信仰
普法工作成效明显
紧盯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等学法制度及宪法宣誓制度,开展知识产权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学习,组织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活动,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思维。
关爱青少年“小树苗”。在全省率先出台《京口区法治副校长实施细则》,辖区19所中小学均配备“三官一律”4名法治副校长,定制87条服务清单,开展青少年普法活动1200余场次,树牢青少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建好村(社区)“宣传堡垒”。积极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三官一律”作用,开展送法进社区、送法下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活动1200余场,切实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围绕法治、夯实根基
普法工作扎实有力
深化“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按照全流程公示、全周期培训、全方位服务、全要素管理“四全”模式,超序时完成每个网格配备2名“法律明白人”的目标。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带头作用,打造“‘京’彩人生 法治护航”工作品牌。
健全民主协商议事机制,推进建立全市村(社区)民主议事协商组织建设,开展事前法治宣传,规范事中议事流程,推动结果事后转化,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法治建设的路径,建立米山社区“米服”议事会、阳光世纪花园社区“紫藤架”议事会等。
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加强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新增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2个。在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推动援法议事内容向促进邻里更和睦、家庭更和谐等方面延伸。
创新方式、打造亮点
普法工作活力迸发
创成精品法治文化阵地。区检察院打造“航标灯”青少年司法保护中心,开展“请进来”法治教育210余场,接待人数万余人次。区法院“一廊三馆”作为区公务员入职实训基地,累计接待各类参观102次、8000余人次。
开展多彩法治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法润京口”法治文艺汇演、法治宣传月、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活动。打造“唱响法治文艺团”,以民法典、反诈宣传为主题创作了快板《从小学法强天下》、情景剧《警惕网络安全温柔刀》《法治伴我行》等多部文艺作品,进一步加大法治类文艺节目的创作和展演力度。
拓展优质法治宣传途径。区委网信办新媒体作品《火眼金睛》、区法院新媒体作品《药骗》被中央级新媒体平台选用,区检察院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京小检”普法专栏,融入三国故事、白蛇传说等地方历史民俗文化元素,推出《当备备和香香在甘露寺相遇》《小青的试用期怎么算》等普法作品27期,京口公安分局打造线上直播普法新模式,利用网络云直播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
法者,治之端也。“九五”普法即将开启,京口区将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紧盯重点靶向发力,构建精准化、多元化普法宣传模式,以法治之名奏响法治宣传最强乐章,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京口新实践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