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扬州市江都区司法局立足“八五”普法终期验收关键阶段,创新打造普法微剧场、微实践、微阵地“三微一体”普法模式,持续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力打好“八五”普法规划收官战。
一是打造“微剧场”,突出品牌赋能,让普法宣传“更靓一度”。充分发挥“普法女生”品牌效应,从各部门以及律师事务所中遴选15人组建“普法女生”普法队伍,联合检察院、法院、公安等部门推出《窒爱》《都有“礼”》《都有为》《人生好时节》等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强化普法供给,推动法治小剧场走村入企,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话题和普法实践活动中鲜活生动的法治点滴,自主编排法治小品《月圆之夜》《法典奇缘》、独幕情景剧《悬空火种》《危墙之下》、诗歌朗诵《新时代的法治梦》、改编版反诈歌曲《知否》、歌舞《不忘初心》等作品,让群众沉浸式、情景式接受法治教育。
二是创新“微实践”,强化精准滴管,让普法宣传“更近一步”。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主线,聚焦“三大群体”精准发力,推动普法实践有感更有效。针对青少年群体,制定青少年普法服务清单,打造青少年交通安全法治教育基地,将法治实践与交通安全主题特色教育一体融入。用活“童享运河甘棠雅韵”“探绿野仙踪 寻乡村之美”等7个儿童友好研学点位,在4.15国家安全日、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普法节点,开展“‘嘟’来研学·走进运河”等各类青少年法治研学活动6场次。针对法律明白人,依托邵伯普法驿站,组织参加“大运河法治文化体验路线”、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法治游等活动,通过普法IP打卡等形式,提升法律明白人履职能力水平。针对辖区居民,组织开展“法润民生 印象江都”法治微观察随手拍活动,邀请市民群众拍摄并发布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体验法治素养实践路线、接受法律服务等精彩瞬间,引导市民群众实地感受法治文化阵地、欣赏法治文化非遗作品。
三是打造“微阵地”,实现全域覆盖,让普法宣传“更有活力”。将法治元素融入公共空间,建设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普法阵地。以区法治文化公园为重点,持续推进13个镇级普法驿站建设,依托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稳步推进法治剧场、法治书房建设,不断丰富“1+13+N”法治文化阵地集聚群内涵,持续强化法治宣传的渗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新媒体矩阵建设,以“江都普法”微信公众号为主阵地,统筹带动公安、检察院、法院、市场局、教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形成网络普法矩阵优势,紧密关注时事动态,以法治视野为切入点,实时更新普法资讯和动态,实现全方位、多声部普法宣传。抢抓短视频平台普法新契机,开办“运河法治之声”直播间,定期邀请律师、“普法女生”普法志愿者走进直播间,结合经典案例,以案释法,解答群众咨询。推进法治作品展播,开展优秀法治文化作品“万屏展播”,让法治景观成为市民身边“会说话”的风景线,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法治意识。
(江都区司法局 李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