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紧扣消费医疗产业发展趋势,围绕医美抗衰、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以“链式思维”系统谋划法治服务与监管创新,全面构建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法治保障体系,推动“美丽经济”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是聚焦系统布局,下好产业发展“一盘棋”。坚持产业与法治同频共振,出台《昆山支持医美与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出多项针对性支持政策,强化政策与法律联动,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系统梳理产业图谱,精准绘制招商引智、企业培育与监管服务“一张网”,组建产业联盟促进链上企业协同发展,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支持初创企业和创新项目。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上海整形医学产业创新研究院昆山中心,建设沪昆整形医学及抗衰产业园、中韩医美生物科技(昆山)产业园,政策发力推动技术、资本与人才集聚,目前已吸引爱恩斯、若弋生物等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高地。
二是强化协同监管,筑牢依法经营“防火墙”。创新实施“综合查一次”改革,整合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消防救援大队等多部门力量,对医美机构实现“一次上门、全面体检”,覆盖资质合规、价格行为、广告宣传、医疗器械、生态环境和消防安全等重点环节,显著提升执法效能。深入开展美容化妆品行业专项整治,严查无证经营、价格欺诈、虚假宣传、“美容贷”陷阱等突出问题。上线运行医美在线监测系统,推动传统监管向数字化、精准化转变。与上海青浦区建立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开展青昆两地四方打击非法医美专项行动,有效破除监管盲区,筑牢区域安全防线。
三是注重普法引导,注入依法执业“内驱力”。建立涉企常态化帮扶机制。市卫健委牵头在全市11个区镇开展生活美容机构依法经营专题培训,覆盖机构300余家,通过案例教学、法律解读、签订承诺书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合规意识。组织召开医疗美容机构依法执业暨在线监测系统操作培训会,强化机构“第一责任人”意识,压实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将“谁执法谁普法”融入监管全过程,组建卫生监督普法小分队,针对民营机构法律知识薄弱等问题,开展“一对一”上门普法。联动市医调委开展医疗纠纷法律讲座,以案释法提升医务人员依法执业和纠纷化解能力。2025年以来已为21家机构提供定制化法治辅导。
四是创新服务机制,打造法治赋能“新样板”。探索“信用+合规”治理新模式。积极开展医疗美容机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完善“红黑名单”联合激励与惩戒制度。强化12315平台、消保委与社会监督员作用,拓宽社会共治渠道。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完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积极构建医疗纠纷快速处置流程。探索建立医疗事故先行赔付机制,研究设立行业保障金,增强消费者信任度。搭建产业法治服务平台,通过“以赛引才”、项目评选等方式对接海内外优质医美项目,提供法律咨询、合规审查等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创业创新法律风险。
昆山市司法局:柯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