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天宁区创新实施“调防结合、多元共治”的消费维权模式,通过“畅渠道、强联动、重普法”三招,织密消费者权益保护网络,助力营造更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一是畅通维权“快车道”。依托镇、各街道“一站式”矛调中心全面搜集涉众消费纠纷,构建“多贯通、紧对接、全覆盖”的消费纠纷维权保障网。优化受理程序,开设消费纠纷调解窗口,由专人负责受理接待,实行消费纠纷“一站式”化解,减少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设立消费纠纷法律援助窗口,对于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且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消费纠纷案件,实行“一窗受理、容缺快办”机制,确保法律援助服务快速启动;针对春季消费旺季,组建由调解员、律师和法律明白人组成的法律服务小组,主动排查商业街、农贸市场等纠纷易发区域,实现矛盾纠纷“预防、发现、处置”闭环管理。
二是绘就共治“同心圆”。建立“数据预警+部门联动”协同治理机制,有效整合信访、“12345”平台、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数据资源,对消费类纠纷进行实时识别和分析,及时发现消费市场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潜在风险隐患。针对节日消费、预付卡纠纷等高风险领域,联合公安、消保委、城运中心及行业协会,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制定消费纠纷应急处置预案,针对消费类纠纷启动快速响应程序,对多样性、群体性、复杂性纠纷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有效破解消费维权难题,筑牢民生保障法治屏障。
三是打好普法“组合拳”。联合辖区各(村)社区,打造“消费维权知识角”,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页、现场答疑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针对春季特色消费热点,结合实际案例,重点讲解食品选购、消费维权、防范价格欺诈等知识,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理性、健康的消费理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同时,开展“普法进商户”专项行动,向经营者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督促商户诚信守法经营,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常州市天宁区司法局:宋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