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彭城,文脉悠长。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徐州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多举措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让法治光芒遍洒彭城大地。
引领“龙头”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
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市委党校重点课程、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中。在新媒体平台,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徐州实践专栏,推出各部门在全面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情况方面的经验做法和重要成果20余篇。
每年印发《徐州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明确全市58家重点普法单位、150余条普法责任、40余项重点普法项目,年累计普及法律条文及各类法律法规360余部。每年召开全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评议现场会,代表单位从系统内普法、社会普法实践及形式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现场履职情况汇报,评议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出台《徐州市镇(街道)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清单制度》《徐州市村(社区)“两委”干部学法用法清单制度》,大力实施基层党员干部法治素养提升“头雁工程”,围绕学在日常、育在经常、考在平常、严在通常,引导167个镇(街道),2782个村(社区),近2万名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筑牢“源头”
全力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之路
严格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实施“计划、教材、课时、教师”四落实,为全市1249所中小学100%配备法治副校长,总数达1400余名。
积极推动全市中小学参与“宪法卫士”行动计划,常态化开展“开学第一课”“全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等品牌活动,五年来累计举办法治宣传活动逾4000场。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引入“普法剧本杀”“法治盲盒”“法治套圈”等深受青少年欢迎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学法热情。同时,举办各类特色活动,徐州市首届“童画世界 绿色人生”禁毒戒毒主题儿童画评展,共征集画作2600余幅,评选出180幅优秀作品。
大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建设,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在线下,建成29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累计培训学生15.9万人次。其中,铜山区创新运用AI技术,打造“铜小司”“堡小司”等动漫普法形象,通过“AI普法入校园”及互动问答等形式,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校园蔚然成风。在线上,借力汉风号APP、“彭城课堂”等网络平台,开设“法治教育”“法治讲堂”专栏,通过举办系列直播讲座、制作发布普法短视频、开展在线法律答疑等多种形式,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创造单场直播观看量达250万人次、互动留言14万条的现象级普法效应。
助力“重头”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通过微信公众号、“法润民生群”等线上渠道,针对劳动合同规范签订、知识产权保护等企业高频需求开展实时普法,形成“云端响应+线下处置”闭环服务模式。
在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期间,以“法典赋能 合规强企”为主题,向全市企业发放《企业全流程法律风险图谱案例》等专业书籍9000余册。举办民营经济促进法专题座谈会,聚焦学用民营经济促进法,共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开展“法治进企业”系列活动,通过模拟法庭、合规工作坊等形式,将抽象法条转化为具体场景解决方案。联合市工商联建立“法治体检”长效机制,为企业定制《法律风险防控手册》,实现普法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升级。
服务“大头”
全力谱写村居普法新篇章
探索“文艺+法治+德治”模式,推动法治文化与徐州各地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深度融合,创作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法治文艺作品。深入推进“法律七进”普法宣传活动,举办优秀法治文艺节目基层行活动,依托各类法治文化阵地,紧密结合“农民工学法活动周”“民法典宣传月”、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精心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活动,累计举办126场法治文艺演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200余场次,覆盖群众达40余万人次。
充分整合市、区、街道、社区各级资源,建成一批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地标,如云龙湖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汉风法韵”特色园以及依托沭河水域打造的“十里”法治文化集群。目前,全市镇级以上法治文化阵地超3000个,村(居)级法治宣传栏、讲堂实现全覆盖,形成“市县有场馆、镇街有中心、村居有站点”的立体化阵地网络。
通过建立作品研发、激励、推广三大机制,分层分类开展法治书画、摄影、剧本等征集活动,共收集作品1.8万余件,涌现出《花鸟鱼虫“绘”画“法”》等一批荣获国家级荣誉的优秀作品。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常态化开展网信普法e起学、互联网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活动;连续五年举办“抖来说法短视频创作大赛”,参赛作品4.9万件,总点击量突破5.4亿。
徐州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