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淮安市以大运河(淮安段)法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核心,坚持“运河”与“法治”相融合,建好法治文化景观,用好法治文创产品,讲好法治文化故事,做好基层法治实践品牌。周恩来纪念馆被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大运河(淮安段)法治文化体验线被评为第二批大运河(江苏段)法治文化长廊品牌项目。
一、资源统筹建好法治景观,丰富法治文化体验。发挥在全省率先组建市大运河办的优势,联合市大运河办、市文广旅游局整体打造大运河(淮安段)法治文化体验线。一是合力推动。2019年,市委宣传部、市法宣办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大运河(淮安段)法治文化长廊建设的实施意见》。2020年,市法宣办、市大运河办等部门制定《大运河(淮安段)法治文化长廊体验线建设的实施方案》,将大运河法治文化体验线建设纳入市目标考核重点工作,按照面、线、点分步部署推动。二是重点打造。结合“1+3”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法治文化特色小镇”等重点项目共同推进,建成“运河之门”宪法主题园、淮安区宪法馆、盱眙宪法广场、金湖宪法主题园等8个大型室内外法治教育场馆,其中4个被命名为第七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打造盱眙善道邑、金湖荷韵、清江浦文庙等特色法治文化小镇,为常态化法治生活奠定基础。三是提档升级。围绕特色突出、互相映衬,用复刻本土文物、布置摄影照片、亚克力雕刻等形式将淮安历史人文元素巧妙融入已建阵地,打造个性化运河法治文化小区;更新码头法治文化街、御码头法治文化带、萧湖景区民法典主题园、大湖法治文化基地等10个阵地普法内容,设置互动专区,打造大运河法治文化景观集群,让运河故事随处见、随时见。
二、市场运作用好法治文创,引领淮安生活风尚。加强与社会资源合作,培育本土法治文创力量,探索淮安法治文创模式。一是购买服务开发线上互动平台。购买技术服务,以趣味化淮安地图为背景,设置扫码闯关、学法课堂、趣味答题、VR展馆等四个环节,以宪法、民法典、淮安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为必答内容,动态更新其他法律法规常识,打造线下景点与线上导览、法律解读与活动推广、趣味游戏与知识闯关等集综合型、互动型、趣味性为一体的普法资讯发布平台,提升群众法治“学游乐”体验感。二是资源互换创作大运河法治文化产品。以统筹全市宣传平台的职能优势换社会文创公司的研发支撑,联合淮师文创制作体验线手绘地图,联合青莲岗文创将法治农民画、运河风光带印上帆布袋,把法治元素融入文创公司的宣传产品研发、海报动漫设计中,既增加产品法治内涵,又提升公司品牌影响,更丰富普法形式,实现互惠双赢。运用西游元素制作“大圣普法”“西游天团说民法典”动漫、微视频等50部,联合团市委、西游集团创新“法护青春·西游课堂”全市巡讲活动,获评2020年青少年“法治公开课”省级示范课。三是场所兼容提供法治惠民服务产品。在里运河文化长廊、白马湖公园等旅游景点设置体验点,提供“谁执法谁普法”服务清单、法律知识图文手册、本地法律服务指南、办公证找援助须知等法治惠民服务产品,既满足群众法治需求,也提升司法行政服务为民实效。联合市文广旅游局连续三年开展“百场法治文艺进基层”活动,在乡镇(街道)、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大舞台表演淮海戏、京剧、淮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节目,让法治文化更接“地气”。
三、文旅融合讲好法治故事,发挥德法涵养作用。梳理淮安红色文化、人文历史,从法的角度解读名人典故、历史知识,推进法治元素进景区。一是彰显总理家乡特色。突出“周恩来精神”,深挖周恩来法治思想,将红色文化传承与法治文化传播相融合,通过《共同纲领》《宪法草案》《政协工作条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真实文史资料、图片影像,体现周恩来宪法、行政法、国际法等思想,结合参观群体领导干部、青少年、普通群众的不同定位开展针对性讲解,坚持用周恩来崇高的道德风范引领人,实现“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不断提升群众法治信仰。二是彰显“壮丽东南第一州”气度。回顾“千年运河”历史,由北向南挖掘“枚乘书院”“清晏园”“淮安府署”“漕运博物馆”“洪泽湖大堤”等文旅资源的法治元素,通过讲述“枚乘预见社会风险加强社会治理”“明清府衙建筑形制规范展现廉政文化”“明清时代管理体系展现法治”“铁锔展现工程质量责任制”等故事,增强历史人文景观的法治文化底蕴,让群众在游览中浸润法治思想。三是彰显运河儿女情怀。淮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巾帼不让须眉”的梁红玉、虎门抗英的关天培、面对 “跨下之辱”的韩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京剧麒派创始人周信芳等,利用运河博物馆传递他们身上爱国爱家、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运河沿线基层依法治理建立价值认同。
四、真抓实干做好依法治理,增强群众法治自信。借鉴“水”文化扎实做好民主法治示范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践行美丽、开放、创新、幸福淮安建设。一是建章立制夯实两委干部队伍。用法治的理念选好、管好基层干部队伍,出台《淮安市村(社区)干部联审工作规定》,细化19项审查清单,层层审核刑事处罚、违法违纪、严重失信、道德品质、遵守村规民约等情况,建立信息汇总反馈机制,下好基层治理“一盘棋”。二是运河文化引领整体价值追求。将“母爱文化”“大湖文化”“荷文化”“善道文化”等融入基层依法治理,“睦邻议事坊”“小区议事亭”等丰富自治形式,“好婆媳”“道德模范”等凸显运河人家“以安为本”“以和为贵”“以善为美”的生活智慧和价值追求。三是先进典型推动普法志愿服务。发挥潘恒球、袁志西、潘宇、李有生等先进典型表率作用,壮大“道德模范帮帮团”“三老普法工作室”“漂母普法讲师团”等社会组织力量,用普法志愿服务带动“崇德尚法”新型村(社区)建设,实现法治惠民,培育法治信仰。